《外交》季刊

携手开创和平与繁荣的美好未来

刘延东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


  盛夏时节,水木清华。很高兴回到我的母校清华大学出席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首先,我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各位嘉宾和专家学者致以诚挚问候!
  世界和平论坛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论坛创立5年来,中外各界人士围绕重大国际安全等议题深入研讨交流,共商合作大计,共谋长治久安良策,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届论坛以“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开放”为主题,契合当前形势和需要,很有意义。就在前天,法国尼斯发生了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我半个月前刚刚访问过尼斯,对大量无辜平民不幸罹难深感痛心。我们对恐怖行径予以最强烈的谴责,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并对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慰问。希望中法两国和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合作,标本兼治,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共同敌人。
  中国古语讲,“天下太平,万物安宁;天下大乱,无有安国。”千百年来,追求和平可谓人类最朴素的心愿。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各国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彼此,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发展共同性、利益共同性、挑战共同性、治理共同性日益凸显,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天下并不太平,人类仍然受到各种安全挑战与威胁的困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任重道远。
  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合作共赢的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相互依存空前紧密,利益共生不断深化。各国既面临和平发展大势所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等重要机遇,也面临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在机遇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占专享;在挑战面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共享机遇、共迎挑战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包容共生的时代。当今时代,不同政治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模式共生并存,多个民族、多种文明交流互鉴,各种政治社会思潮与思想激荡交融,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多彩图景。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时有表现,国际关系中不公正、不平等、不合理现象依然突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只有秉持包容精神,摒弃傲慢与偏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模式、理念,才能和谐相处,共同营造稳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开放共享的时代。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有所抬头,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举步维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艰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形势发展呼唤各方进一步发扬开放精神,打开大门搞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区域合作和互联互通,推动各国在开放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实现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针对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这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与超越,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潮流的前瞻思考,提供了应对复杂严峻的安全威胁和构建共同安全秩序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希望我们秉持合作、包容、开放精神,加强交流对话,增进互信协作,携手开创一个和平与繁荣的美好未来。
  第一,我们应构建伙伴关系,努力促进平等互信。人与人要交朋友,国与国要做伙伴。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中国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对外政策的权利,但我们主张努力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更富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走“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各国应恪守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平等协商,增进互信,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
  第二,我们应坚持合作共赢,努力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发展是维护和平稳定、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各国应聚焦发展主题,积极开展经贸、能源、科技等务实合作,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各国应树立双赢、共赢的理念,摒弃零和游戏、赢者通吃的思维,把追求自身利益同兼顾他方利益结合起来,把推动本国发展同促进共同发展联系起来。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共同应对世界经济风险和挑战。
  第三,我们应加强对话协商,努力实现和平与安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和平建立在谅解和自我克制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沉溺于冷战思维,搞弱肉强食、穷兵黩武和对立对抗,有违时代潮流,只会加剧安全困境。中方主张,各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通过对话、协商和合作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和复杂热点问题,以对话谋共识,以合作促安全。
  第四,我们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全球生态文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共有一个家园。各国都应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呵护和保护自然,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各国应积极开展协作,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积极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应积极承担历史性责任,兑现减排承诺,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各国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各界力量应携手开展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第五,我们应深化人文交流,努力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可以让各国人民体验多元文化,相互汲取智慧,产生共同语言,从而成为化解矛盾与分歧的“润滑剂”、增进理解与友谊的“助推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还可以为各国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助力。我们应深化人文领域合作,用好各类交流对话机制平台,发挥联合国及相关国际地区组织、各国政府、智库、媒体和各类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以文明对话和融合促进心灵相通,为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夯实民意基础,注入“正能量”、“暖力量”。
  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固有基因,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新的转型,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仅仅40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和农村为主的国家,人均GDP不足200美元,城镇化率不到18%。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达到70%。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实现了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和转型的阵痛。发达国家在几百年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近40年间集中出现了,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中国还有5500多万人口处于贫困状态,60岁以上人口达2.22亿,未富先老和社会保障面临着巨大压力,把13亿人带入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五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努力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中国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中国的发展,也必将为各国发展带来机遇、增进福祉。中国人民曾饱尝战祸之苦,最懂得和平之珍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着力深化与各国的战略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努力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倡导并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建设性参与全球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深入参与反恐、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参加各种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中国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展护航行动,保卫了国际重要航道的安全。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累计派出维和人员达3万余人次,先后参加29项维和行动。今年5月31日,年仅29岁的中国赴马里维和士兵申亮亮在营地遭遇恐怖袭击不幸牺牲。他的父母说,本来他维和一年回来后就要订婚。一条年轻的生命还没有走向婚礼的美好殿堂就陨落在异国他乡,贡献给了马里和非洲的和平事业。就在6天前,南苏丹首都朱巴爆发激烈武装冲突,李磊和杨树朋这两位年轻的中国维和军人在执行任务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还有5名中国军人受伤。这些真实感人的事迹背后,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牺牲,体现了中国致力于捍卫和平的庄严承诺。
  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为世界发展尽力。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居全球首位,对外投资118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次达1.2亿,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为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中国将继续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丝绸之路,促进欧亚大陆共同发展。今年9月,中国将在浙江杭州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主张不冲突不对抗,友好协商、和平处理矛盾分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谈判协商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解决了约20000公里陆地边界问题,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睦邻友好的诚意和互利共赢的决心,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稳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日前,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公布所谓裁决,企图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应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请求建立的仲裁庭缺乏合法基础,自始至终违法操作,任意扩权、越权、滥权,所作裁决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政府不接受、不参与仲裁案,更不会承认和执行所谓裁决。中国将继续遵循《联合国宪章》及其所确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与直接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中国愿继续同东盟国家一道努力,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中国积极推进与各国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和谐共生。多年来,中国积极发展与各国的友好交往,目前同美、俄、英、法、欧盟、印尼等多个国家或国际地区组织建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作为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亲历者、推动者,我深深感到,文明交流和思想沟通,有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能够为国际关系发展和谋求共同安全环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014年非洲爆发埃博拉疫情,我们快速反应,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卫生援外行动,援助资金和物资7.5亿元人民币,累计派出1000多名医疗卫生人员,与西非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与各国密切互动、携手合作,奏响了全球卫生合作的时代和音,展现了人文交流的巨大能量和无穷魅力!总之,中国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是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为世界持久和平和繁荣发展作出不懈努力和更大贡献。
  世界和平论坛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国际安全论坛。希望论坛总结成功经验,搭建好高端平台,在增进友谊、深化互信、凝聚共识、推动合作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各位嘉宾在此次论坛期间深入对话沟通,积极建言献策,为共同安全与发展事业奉献真知灼见。
  中国著名作家巴金曾经说过,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对和平的执著追求,就是全人类的希望之星,它必将穿透动荡和冲突的阴霾,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辉,照耀我们美丽的家园!让我们始终坚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信念,秉持合作、包容、开放的精神,携手开创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71号
  • 电话:(86 10)65131830   /
  • 传真:(86 10)65131831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京ICP备05015594号 技术支持:东方网景
您是本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