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集中阐述
李军华 外交部国际司司长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坛,分别在第70届联大一般性辩论、联合国维和峰会、联合国发展峰会、全球妇女峰会等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高度,把握时代脉膊,面向人类未来,回顾联合国发展历程,重温《联合国宪章》精神,系统阐述中国对国际秩序以及攸关人类前途命运问题的政策主张,对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给出了中国的答案,提出一系列务实合作新倡议和新举措,在国际格局演变和中国外交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历史观、总任务与总路径
习主席9月28日在联大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在世界反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习主席从辩论唯物史观的角度,论述了“以史为鉴,开辟未来”的中国历史观,牢牢占据了政治与道义制高点。习主席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习主席阐述的历史观高屋建瓴,表达了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思考,对和平的珍惜。他清晰地告诉世人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如何铭记历史,如何让历史昭示未来,向那些试图否认和歪曲历史的国家或个人提出正告,敲响警钟。只奢谈未来,不直面历史,任何承诺都是苍白的,无法取信于国际社会。对历史记忆的尊重,是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真正尊崇。只有对历史怀着敬畏之情、宽广之心、传承之志,世界才有可能走向一条和平的正路,才能真正开辟美好的未来。
习主席讲话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当今世界的总形势、总任务、总路径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和论断。
关于总形势,习主席科学分析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特征,指出世界正处在一个旧格局加快向新格局演变的历史性进程,和平、发展、进步的力量远远超过了战争、贫穷、落后的因素,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层出不穷。
关于总任务,习主席的论述突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强调这些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
关于总路径,习主席强调新形势需要新思路,指出当今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精神,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习主席于2014年底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联大讲话中对这一理念的内涵进一步作出全面系统阐述,涵盖国家间关系、安全、发展、文明、生态等国际关系最核心要素。既深入揭示了每个方面应致力于实现的目标,又以合作共赢的理念将五个方面的精髓贯穿起来,形象地概括为“五位一体”,形成指导国际关系发展的完整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国家间关系决定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的走向。当前世界多极化快速发展,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阴影并未消散,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不时发生。习主席给出的中国解决办法是坚持主权平等原则,同时对原则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深化。习主席强调,主权原则不仅反映在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内政不容干涉上,还应该体现在: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必须维护;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必须尊重。这个世界不能是“一言堂”,更不能搞“家长制”,世界上的事应该由各国一起商量着办,大家要形成良性互动的伙伴关系,这样世界和平也就有了基本保障。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习主席指出要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摒弃穷兵黩武的霸道做法,摒弃冷战思维,树立共同、合作、综合和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习主席还专门强调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止战维和方面的核心作用。安理会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一方面推进和平解决争端,另一方面具有采取制裁、武力等强制性行动的权力。这两方面要双管齐下,不可偏颇,最终的目标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联合国一直强调预防外交的重要性,习主席也指出要“防战患于未然”,经济和社会领域国际合作要齐头并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要统筹应对,从根本上铲除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滋生的土壤。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习主席指出,放任资本逐利,其结果将是引发新一轮危机。缺乏道德的市场,难以撑起世界繁荣发展的大厦。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局面不仅难以持续,也有违公正与正义。习主席强调,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秉承开放的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国际上有共识,发展是和平的基础,贫穷是动荡的土壤。然而,当下贫富差距触目惊心,南北鸿沟越拉越大,共同发展的目标似乎仍遥不可及。各国应承担起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要责任,动员国内资源,加大发展投入,加快经济增长,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的承诺,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国际社会应将发展纳入全球宏观政治协调,通过金融、贸易、投资等手段,为发展中国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2014年3月,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习主席在联大讲话中再次强调文明交流的重要性,指出文明相互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彩多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尤其是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通过文明交流互鉴,把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的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引发的生态灾难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导致地区冲突和国家冲突,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发展进程。中国率先提出“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成为中国发展的新要求,也符合人类建设美好共同未来的根本愿望。习主席呼吁世界各国,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主席作出庄重承诺,中国将就此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发达国家也要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责任。
习主席提出的一系列主张既是对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对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继承和弘扬,为国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开辟了新愿景。
中国为和平而来
维和行动是联合国采取集体行动维护和平与安全,践行多边主义的一项创举。随着国际形势深刻演变,维和行动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很多问题与挑战。维和行动的任务、数量、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形势日趋复杂,维和行动不堪重负,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另一方面,维和行动从资金到人员都依赖联合国会员国的支持,维和资源短缺、维和能力不足等严重制约着维和行动的发展。
9月28日,习主席在出席维和峰会时发表题为《中国为和平而来》的重要讲话,阐明中国在涉及世界和平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就加强联合国维和行动提出重要倡议,并宣布了中国支持维和行动的多项务实举措。
习主席指出,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和平而生,为和平而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途径。维和行动给冲突地区带去信心,让当地民众看到希望。当前,在世界很多地方,冲突地区民众依然饱受战乱之苦,对和平的渴望更加强烈,对联合国的期待更加殷切,对维和行动的期盼更加凸显。习主席强调,中国主张恪守维和基本原则,继续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哈马舍尔德原则。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应该得到完整执行,任何国家不能越权行事。要完善维和行动体系,维和行动既要同预防外交、建设和平纵向衔接,也要同政治斡旋、推进法治、民族和解、民生改善等横向配合。要提高快速反应水平,为和平争取机会,为生命赢得时间。要加大对非洲的帮扶,支持非洲国家提高自身维和维稳能力,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
习主席宣布,为支持改进和加强维和行动,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决定为此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中国将积极考虑应联合国要求,派更多工程、运输、医疗人员参与维和行动。今后5年,中国将为各国培训2000名维和人员,开展10个扫雷援助项目。今后5年,中国将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中国将向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部署首支直升机分队。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部分资金将用于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习主席的讲话释放了中国坚定支持维和行动的强烈信号,就维和行动发展方向提出了中国思路和中国方案。习主席重申应恪守维和行动基本原则,体现了为维和行动长远发展负责的态度,讲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心声。习主席就完善维和行动体系提出重要思路,为发展和丰富维和行动贡献了中国智慧。习主席宣布的举措令人瞩目。在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框架下,中国应联合国请求,率先组建了联合国首支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这是一项新探索,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敢于探索、勇于承担责任的积极作为。中国目前已经承担了相当数额的联合国维和摊款,此次再在维和领域打出支持非盟新举措,体现了中国对非洲和平与稳定的重视。
加速行动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9月27日,中国同联合国妇女署合作举办全球妇女峰会,主题是“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赋权:从承诺到行动”。习主席主持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峰会是历史上首次就妇女问题举行的领导人会议,具有历史意义。出席峰会的国家领导人数量众多,既反映出各方对妇女问题的重视,也是对我国倡议举办此会的积极回应,体现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习主席在讲话中高度评价妇女对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作用,指出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纵观历史,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习主席指出,1995年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达成促进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利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框架,北京世界妇女大会所宣示的精神,在世界催生了积极变化,许多以前遥不可及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但实现男女平等,还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
习主席提出促进发女全面发展的主张,对应对世界妇女事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出,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积极保障妇女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习主席提出的四点倡议相辅相成,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给出了“中国答案”。
习主席强调,发展离不开妇女,发展要惠及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我们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既要考虑各国国情、性别差异、妇女特殊需求,确保妇女平等分享发展成果,又要创新政策手段,激发妇女潜力,推动广大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实践证明,推动妇女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能有效提高妇女地位,也能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这是立足于我国经验而提出的主张。
习主席强调,妇女权益是基本人权,要把保障妇女权益系统纳入法律法规,要增强妇女参与政治经济活动能力,提高妇女参与决策管理水平,保障妇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视妇女教育。这是一项重要宣示,体现了中国对妇女权益的理解,有广泛深刻的内涵,还包括发展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就业权等权利,这体现了中国对妇女发展事业和人观权的深化认识,是对世界的贡献。
习主席提出的重要主张,体现了系统谋划,创新思维,实现了当前任务与长远目标的结合,体现着治标与治本的统一,为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理念的支撑、行动的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国际格局演变和国家发展大势,在外交理论和实践上大胆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习主席在联合国系列峰会的重要讲话,是对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实践和理论创新的集中阐述,对我国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