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中法关系60年:非凡的友谊 合作的典范

张金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与欧洲文明研究中心秘书长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建交在西方世界引发“外交核爆”。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携手打破冷战坚冰、跨越阵营鸿沟,不但开启了中法友谊的崭新篇章,也打开了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推动了世界格局朝着对话与合作的正确方向演变。

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前列。中法两国一直敢为人先,彼此扶掖向前,并成为世界上拥有不同文明、建有不同制度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间互利共赢、共同前进的典范,双方在60年间共同铸造的“中法精神”,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
一、不忘初心的非凡历程
回首过往60年,中法双方始终不忘建交初心,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务实合作,印刻在双方关系60年风雨历程中的诸多“第一”,成为两国致力于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平等交流促进文明互鉴的见证。
1.中法建交:独立自主发展与平等互利合作

新中国成立后,主张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坚持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1958年,戴高乐重新上台执政后,奉行独立自由、反对美国霸权的外交政策。双方所坚持的独立自主立场,成为两国建交的重要前提。

两国建交后的1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同来华访问的法国议员代表团会面时提到,中法之所以能够合作,是因为彼此之间“有两个根本的共同点”,一是“反对大国欺侮我们”,二是“使两国间在商业上、在文化上互相往来”。这两句朴实的话深刻地概括了中国两国的建交初心——坚持独立自主发展,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谋求平等互利合作,促进各自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1973年9月,蓬皮杜总统访华,他既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国家元首,也是西欧国家元首中到访中国的第一位。其间发表的《中法公报》指出,尽管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中法之间的关系有着良好的基础,因为两国都同意所有国家无论大小,也不管其社会制度如何,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1975年5月,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法国,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法国、首次访问西方国家。此次访问为中法关系加强政治互信与战略沟通、强化交流合作的机制性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使中法关系又前进了一大步。    
 2.从全面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进入1980年代后,中法两国在经济、科技与人文交流合作方面取得巨大进步。1980年10月,德斯坦总统访华期间,同邓小平等领导人就国际重大问题和发展双边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就经济、核能、技术合作等达成了一些原则协议。1987年11月,李先念主席访问法国。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法国。中法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财政议定书,据此法国政府向中国提供总额为6.4亿法郎的混合贷款。

1997年,法国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当年5月,在希拉克总统访华之际,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法联合声明,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

2004年,在两国建交40周年之际,法国又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当年1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指出,中法将共同致力于加强多边体系,维护集体安全,深化双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合作,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安全和稳定的国际环境。

此后,中法两国交流与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展,高层互动日益频繁、经贸往来与双边投资持续提升,双方在科技、教育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互动持续深化。
3.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

2014年,在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访法,两国元首再次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声明指出,双方重申保持定期战略对话,倡导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坚持多边主义,坚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创造开放并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共同推动文化和谐,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价值,以及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协调等。

2019年,两国元首就打造更加富有雄心和活力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双方还就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发表联合声明。

2023年,两国通过联合声明强调,将加强政治对话、促进政治互信。

回望中法关系60年的历程,政治互信逐步加深、多领域合作日益深化,两国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取得了巨大进步,推动了各自国家社会的发展。其间,两国关系也曾经出现过分歧与波折,但都能及时妥善处理,回归建交初心、高瞻远瞩、求同存异,彼此携手向前的意愿与信心不变,这是中法关系60年历程的基调。
 二、中法精神指引下的战略互信与务实合作
早在十年前,习近平主席就指出,“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发展两国关系中,共同培育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合作共赢的精神”。“中法精神”正是两国不忘建交初心、持续深化政治互信、深入推进合作共赢、日益密切民心相通的生动写照。如今,战略对话、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早已成为中法关系“三大支柱”。
1.持续巩固政治互信,不断拓展战略对话

在中法关系60年的发展历程中,政治互信逐步增强,战略合作持续加深,这是两国关系不断深化的基础。

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的问题上,两国向来持有共同的立场。1963年,中法建交前夕,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应外交学会邀请的就建交事务再次访华的法国前总理富尔时就表示,中法两国有共同性,都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不愿受任何外国的干涉和侵犯,都赞成在国际上应该维护世界和平,不允许几个大国垄断世界事务。

在历时多年的建交互动与谈判中,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也坚决反对民族压迫,主张世界各国人民寻求民族与国家解放的独立自主运动。两国建交也是在法国承认了阿尔及利亚独立、妥善处理法国同台湾关系问题的基础上实现的,这正是中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生动体现。

1997年,中法两国关于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是两国签署的第一份联合声明,也是两国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的重要标志。

在2004年确立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时,两国表示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利益出发发展中法关系,继续保持高层互访势头,进一步强化战略磋商机制,加强两国外交部各级别和部门的对话与磋商。

2006年,两国决定保持两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年度会晤机制,规划和指导双边关系发展方向并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

自2014年以来,中法两国的战略对话定期举行,其范围、领域持续拓展。2019年11月,双方发表《中法关系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强政治对话、促进相互信任。
 2.经贸与科技往来全面拓展,务实合作持续深化

经贸与科技合作一直是中法关系的纽带与推动力。早在1950年代,经贸合作就为两国建交铺设了基础,建交后逐步拓展的科技合作更成为两国互利共赢的基石。建交60年来,中法双边贸易额增长了800多倍,从建交初期的约1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812亿美元。目前,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法国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

过去60年间,两国携手共创的多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第一”,不但出现在政治领域,而且更多实现于经济与科技领域,生动地体现了两国求真务实、携手前行的共同意愿。具体而言,双方在航空、核电、气候变化等领域内的合作生动地阐释着“中法精神”。

在航空领域,1966年上海与巴黎航线成为中国跟西方国家开通的第一条航线。1967年两国在直升机领域落实了第一批合约。1985年,中国民航总局华东管理局成为空客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用户。同一年,空客公司就与中国航空制造工业开始了零部件转包生产合作。2007年5月,空客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条总装线项目在天津正式开工。2016年,空客在欧洲以外建立的第一条宽体飞机完成及交付中心在天津动工。中法在航空工业领域的合作,从早期设备采购、专利许可证转让,到现在的转包生产、技术转让和工业合作,合作方式的转变以及合作水平、深度的加强,有效助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壮大,在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中具有示范和支柱作用。

1978年,两国签署了中国同西方国家之间的第一个科技合作协定。当年,中方决定向法方购买两座核电站设备,开启了双方核能合作的辉煌历程。1982年法国又率先同中国签署和平利用核能议定书。几十年间,中法核能合作走过了从“法方为主、中方为辅”到“中方为主、法方支持”,再到“共同设计、共同建造”三个重要阶段,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已成为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中法两国专门就应对气候变化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愿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和公平原则,加强气候变化对话与合作,建立一个双边气候变化磋商机制。中国始终是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的坚定支持者和行动者。

早在1997年的中法联合声明中,两国就将不断加强经贸合作视为中法全面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决定在各个工业领域与农业、服务、环保等方面加强合作。2004年,两国决定要发展关键产业部门的伙伴关系。2006年,两国又认识到要建立更紧密的工业和金融伙伴关系。2013年11月,首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强调推进建设全面、互利、可持续的中法新型经济财金伙伴关系的重要性。2014年,两国元首又重申愿在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机制框架下,根据互利和共同发展原则,进一步深化、扩大和再平衡双方经济领域合作。

2019年《中法关系行动计划》特别强调推进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倡导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体系发展,维护以规则为基础、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在2023年的中法联合声明中,两国着重强调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承诺为企业提供公平和非歧视的竞争条件,特别是在化妆品、农业和农食产品、空中交通管理、金融、卫生健康以及能源、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3.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民心相通不断深化

人文交流一直是维系中法关系韧性的重要纽带。在两国建交前,民间交往与人文往来持续不断,为正式建交铺垫了重要的民意基础。1952年5月,法国各界还成立了法中友好协会,这一民间团体聚集了众多友华人士,后来为推动两国民间友好往来做了大量工作。

建交后,两国在文化、教育、语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推进。进入1980年代后,两国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密切,诸多机制性的安排也逐步完善起来。1980年,在德斯坦总统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文化交流计划和广播合作协定;1983年密特朗总统访华时,尤其强调在开展其他领域合作时,“不要忘记发展两国的文化关系”,两国又签署了广播电视合作议定书。

从1990年代末起,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中国文化热”于世纪之交在法国兴起。从1999年在巴黎举办的“中国文化周”到2000年底至2001年初跨世纪的“中国文化季”,法国民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

进入21世纪后,中法人文交流更加密切。两国不但率先在对方国家互设文化中心,而且还于2003年至2005年间共同举办“中法文化年”,这场历时两年的文化盛事是中法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创举,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成为世界上不同民族开展文明对话的典范。

如今,两国间开展大规模文化交流活动早已常态化。2014年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旅游、青年、妇女和地方等多个领域的务实合作,深化了中法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2024年中法文化旅游年的举办,同样会进一步深化双方的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回首中法关系60年的历程,人文交流与合作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也成为中法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中法关系非凡的60年历程也并非没有风雨,曾出现过两次波折,一是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法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对台军售引发的关系风波,二是2008年法国时任总统萨科齐会见达赖所导致的风波。不过,这两次风波都很快就得以平息,两国关系又回归正轨,并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也恰是“中法精神”指引下两国求真务实、合作共赢的具体体现。
三、赓续中法友谊:对中法关系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60年来,中法关系已经成为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其紧密性、示范性、战略性日益突出。未来,中法关系将如何深化发展、行稳致远,是各方所积极期待的。

恰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在当今世界,“中法精神”更加弥足珍贵,面对新时代的风云际会,中法应当秉持建交初心、积极面向未来、敢于有所作为。如今,外部世界和两国的国情民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新情势下发展中法关系,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命题。
 1.在深化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巩固中法关系发展的根基

过去60年来,推动中法关系不断升级、深化的关键是持续得以巩固的政治互信,它成为双方相互理解、合作共赢的前提和基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如何加强政治对话、促进政治互信,是中法关系未来发展的一大关键。

中法关系的“三大支柱”——战略对话、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为中法两国关系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两国应当继续在战略对话的基础上,深化政治互信;在全方位经济与科技合作的基础上,巩固政治互信;在更为深入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基础上,拓展政治互信。只有深化政治互信,中法两国的合作意愿才能够不断增强,才能相向而行,才能在求同存异中发现合作机遇、拓展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两国应当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共同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以及基于规则的国际治理体系。

深化政治互信,有助于增强中法关系的战略稳定性和战略前瞻性,而中法关系的战略稳定有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正如2024年4月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法国外长塞茹尔内会谈时所表示的,“中法都是具有独立精神的大国,两国友好的历史财富值得珍视,共同担负的责任使命义不容辞”。中法两国应当密切沟通协调,深化交流合作,将中法关系打造得更具战略稳定性和战略前瞻性,并在引领国际团结、引领创新发展、引领开放共赢、引领文明对话等方面发挥作用。
2.在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基础上培育中法关系的增长点

务实合作始终贯穿中法关系前进的每一个阶段,而且也广泛体现于两国在政治、外交、经济、科技、人文、全球治理等众多领域的互动中。互利共赢、相互成就是双方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基调,未来两国应当弘扬“中法精神”,继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坚持稳定、互惠、开拓、向上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大方向,不断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为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提供示范作用。

在经贸领域,中法两国应当在战略对话的框架下持续调整和优化两国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的结构,既要深化在传统产业、服务领域内的务实合作,推进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也要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尤其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转型、数字经济等领域。两国还应当致力于为双方企业合作提供良好环境,尤其是要改善营商环境、改善两国企业在对方国家的市场准入,并促进互联互通。同时,两国还应当共同倡导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体系发展,维护以规则为基础、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在科技领域,两国应当共同鼓励和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合作,推动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开放合作、普惠共赢,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3.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上增强中法关系的韧性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中国和法国之间有着悠久的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而且自建交以来,两国的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十分密切,持续不断地增强了两国关系的韧性。中法两大文明互动的过去和现在表明,不同文明可以相互借鉴、不同制度可以相互包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两国应当继续拓展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消除中法之间的意识形态障碍,更加深入地促进民心相通,并为两国其他领域的合作铺设人文基础。

未来,中法双方可继续推动在文化和创意产业领域,尤其是文学、电影、出版、音乐、建筑和数字化等领域的合作,提升针对最广泛受众的传播潜力,引导两国公众了解对方的文化创造与发展;同时,还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开发领域的双边合作,深化语言教学合作、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合作,尤其是要积极推动双方在各学科领域内科研人员的交流,推动优先领域合作和开展联合研究活动。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法两国应当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过去60年的非凡历程充分证明,中法关系的意义已远超双边关系的范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法应当继续敢为人先,从两国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坚定不移地发展双边关系,以中法关系的稳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未来,中法关系的拓展与深化,及其稳定发展,对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均具有不可估量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