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关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几点认识

宁吉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宏伟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创新性地推动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昭示世界大变局发展方向的人间正道,创意性地引领维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一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推进的历史潮流。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大国外交与全球国际合作的大平台,而且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经验,全面落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重要成果,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对此,有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一、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经贸往来明显加强,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了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共建国家商品和资源要素等输入也促进了中国开放发展。过去1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6%以上,疫情前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8%,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左右。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积极推动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既彰显了中国致力于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博大胸襟和宏伟气魄,又顺应了广大共建国家同舟共济、和合共生的根本愿望。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交往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始终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二、坚持和平发展,发挥外部内部双效应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10年来,百年变局演进、世纪疫情影响、应对气变转型等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经济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世界需要和平发展、共同发展、恢复发展;中国亟待构建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个经济合作倡议、和平发展倡议、共同发展倡议,恰逢其时。中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而是抓住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公约数,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实现各国互利共赢,这不仅造福共建国家人民,而且造福中国人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既具有突出的“外部效应”,又具有显著的“内部效应”,在给世界各国带来好处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国内高质量发展。比如,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万多列,运送货物700多万吨,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联接中国100多个城市,并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有机衔接,有力促进了中国地区开放开发和协调发展,使昔日祖国边陲变成开放前沿。

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坚持共同建设,拓展国际合作大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

10年来,共商“一带一路”大计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大业的主体多元并举,不仅有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而且有欧洲、澳洲发达国家;不仅有双边主权国家,而且有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还有东盟、非盟、欧亚联盟等区域合作组织,不仅有各国政府,而且有跨国公司、各类企业、金融机构,还有商协会、社团等非政府组织,发挥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助力的作用。10年来,共享“一带一路”果实的成绩十分亮眼。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增速高于中国外贸整体增速和全球贸易增速;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我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共建国家对华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中国在共建国家的承包工程年均完成营业额1300亿美元,累计约1.3万亿美元。

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提供了贸易扩大、投资增加、经济增长、共同发展的公共产品,提供了人民和平相处、友好交往的公共产品;也为各国搭建了平等相待、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提供了协商协调、互利共赢的机会和机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是一个以对话交流推动务实合作的有效平台。2017年举办的首届高峰论坛形成的279项务实合作成果,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高峰论坛形成的283项务实合作成果,都已落地见效。去年举办的第三届高峰论坛,形成369项务实合作成果,目前落实已过半。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群策群力、求同存异、集思广益,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点,力求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四、坚持互联互通,构建国际合作大网络

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涵盖陆、海、云、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过去10年,“五通”取得显著成效。未来10年,“五通”建设大有作为。

一是深入进行政策沟通。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构想、与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的对接等,都产生了重大效果。今后,要把双边、区域、多边对接结合起来,为高质量共建提供更好政策保障。

二是持续推动设施联通。10年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卓有成效、海上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显著、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持续发展。中巴经济走廊、匈塞铁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标志性工程产生了突出的示范效应。今后,要按照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原则,全面提升共建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三是高效促进贸易畅通。目前,中国140多个主要贸易伙伴中已有110多个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东盟已超过欧盟跃居中国最大货物贸易伙伴。今后,要进一步拓展共建国家贸易往来和双向投资,不断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四是多元构建资金融通。截至2022年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直接为13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了优质金融服务;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拉动投资4000多亿美元,带动贸易超过2万亿美元。今后,要继续拓宽渠道、完善机制,推动建立更加多元、包容、可持续的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

五是巩固扩大民心相通。已形成菌草扶贫、孔子学院或课堂、鲁班工坊、光明行等一批品牌合作项目。今后,要深化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及青年、妇女、媒体、智库等合作,夯实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基础。

六是稳步推进新领域合作。10年来,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面向未来,要统筹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统筹推进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务实合作,构建高水平立体互联互通网络。

五、坚持高质量发展,开创国际合作新水平

经过努力,“一带一路”建设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进入了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的新阶段。实践表明,提高共建质量,需要坚持开放的本色、绿色的底色、廉洁的亮色。要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第一,坚持以开放包容为导向,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共同推进全方位、立体化、网格状的大联通,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大发展。

第二,顺应国际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扩大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共识。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中国已承诺不在海外新建煤电项目,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第三,把廉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让资金、项目在阳光下高效运行。在过去的实践中,中国和老挝两党两国政府和企业推动中老铁路廉洁示范工程建设,取得成本降低、进度加快的良好效果。今后,要总结推广有关经验,深化廉洁丝绸之路建设。

第四,以高标准推动各领域合作,提高“一带一路”建设水平。推动共建企业与合作项目实行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倡导经贸活动与工程建设对接国际先进规则标准。

第五,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等各个方面。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因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而陷入债务危机,今后也不会发生这种现象。要构建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投融资体系,确保共建项目在商业和财政上可持续。

第六,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着力打造接地气、聚人心的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对外援助和惠及民生的“小而美”项目。

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实施好习近平主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一是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二是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三是开展务实合作,四是促进绿色发展,五是推动科技创新,六是支持民间交往,七是建设廉洁之路,八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

六、坚持互利合作,开拓发展繁荣新局面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只要大家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

应当看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合作共赢的基础是优势互补,中国的主要优势在产业、企业、资金和基建。中国产业体系完备,产品性价比高,技术先进适用,企业走出去意愿强,总储蓄率保持在40%以上,基建规模大、经验足、能力强。其他共建国家的主要优势在市场、资源、劳动和土地。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经济及产业大都具有互补性,这是贸易投资合作共赢的基础条件,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命力所在。

10年来,中国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指导,遵循商业原则和国际规则,促进了市场化产业投资合作不断深入。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大的合作项目已达约4000个,拉动投资1万多亿美元,而且绝大多数投资属于市场化投资,不形成共建国家主权债务。

当前,世界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深刻调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和“去风险”行为干扰破坏国际经贸秩序和市场规则,少数国家搞“筑墙设垒”、单边制裁阻碍国际交流。但从长远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各国人民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追求不会改变,国际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趋势难以阻挡。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深化国际产能与投资合作,拓展双边、三方、区域和多边合作,注重优化结构、防范风险,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繁荣进步。

七、坚持丝路精神,增强共建“一带一路”软实力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实践充分表明,正是由于秉持丝路精神,中国坚持各国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平等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克服了与共建国家在民族、信仰、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树立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典范,探索出了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子。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全球性问题加剧、国际发展鸿沟拉大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世界经济发展由少数国家主导,经济规则由少数国家掌控的局面必须得到改变,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从丝路精神中继续汲取智慧和力量,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设,注重加强政策沟通、智库研究和舆论宣传,着力提高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