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张宇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徐秀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一、2023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回顾

2023年仍是动荡、分化和变革的一年,世界经济增速延续了2022年的下行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0%,较2022年下降0.5个百分点。同期,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长率仅为1.5%,较2022年下降1.1个百分点。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提振作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放缓幅度较小,增长率为4.0%,较2022年仅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中国经济增长率为5.4%,较2022年上升2.4个百分点。

在就业和物价方面,全球形势有所改善。2023年5月,国际劳工组织(ILO)对全球失业数据的估计进行了大幅修正,预计2023年全球失业人口进一步降至1.91亿人,失业率为5.3%,较2022年下降0.1个百分点。根据IMF估计,2023年全球平均通胀率为6.9%,较2022年下降1.8个百分点;年末通胀率为6.4%,较2022年下降2.5个百分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是推动物价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IMF数据显示,2023年11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64.45,较上年同期下降14.4%,较上年8月的高点则下降了32.0%。在经济下行和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全球债务风险高位累积。2023年9月,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债务增至创纪录的307万亿美元,全球债务与GDP之比连续两个季度上升,达到336%。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上升势头是在债务率连续7个季度下降之后出现的。2023年上半年,超过80%的新增债务来自发达国家,其中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的增幅最大。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过33万亿美元,并呈加速上升势头。

同时,全球贸易投资增长乏力,全球金融市场持续波动。2023年10月,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较上年增长0.8%,相比4月1.7%的预测值显著下调。2023年7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较上年下降12%至1.3万亿美元,并且不排除2023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额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2023年以来,美元指数延续了上年的上升势头,很多国家货币相应出现汇率的进一步下跌。2023年10月末,美元指数升至106.72,较上年末上升3.1%。全球股市更加分化与震荡,在阿根廷、委内瑞拉、埃及、美国等股市大幅上涨的同时,泰国、芬兰等国股市则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

二、世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特征

2023年世界经济在总体下行态势下,涌现一些新的不稳定和难预料因素,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并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分化加大。IMF估计数据显示,2023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比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高2.5个百分点,速差较上年扩大1.0个百分点;预计未来5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的年均增速为4.0%,比发达经济体高2.3个百分点。同时,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以及发达经济体两大国家群体内部,经济增长的分化有所扩大,尤其是在发达经济体总体大幅下行时美日经济则表现出较强韧性。2023年前三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长2.4%,高于上年全年经济增速;预计2023年日本经济增速为2.0%,较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

二是颠覆性技术带来深刻复杂影响。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中,人工智能(AI)技术及其日益广泛应用对世界经济与社会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正初现端倪。从同声传译、私人助理和无人驾驶汽车,到改进监控制设备和致命性自主武器等令人关注的领域,无不因人工智能而发生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人们对人工智能固化社会歧视、导致大规模失业、支持压迫性监控以及违反战争准则等问题表示严重关切。根据麦肯锡的调查,2022年有50%的公司部署了人工智能,远高于2017年的20%。

三是歧视性区域主义加速兴起与扩散。在经济全球化遭受重大挑战时,区域经济合作成为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替代选择。IMF的一项研究注意到,歧视性区域主义正在当今世界兴起,尤其是在冲突时期,区域贸易协定可能会筑高围墙以抵制外部世界,而不是放低内部的围墙。歧视性区域主义也可被用来实现提高劳工和环境标准、采用国内而非全球标准以及出于国家安全原因重新调整供应链等非贸易目标。

四是“去风险”政策加剧全球经济脱钩的风险。2023年以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不再大张旗鼓推行“脱钩”政策,而是推出所谓的“去风险”政策。这些所谓“去风险”政策的实质是升级版的“规锁”战略,其目的是在地缘上围堵、在规则上钳制、在发展上迟滞、在形象上妖魔化非西方大国,并且在实质上使全球经济走向脱钩。2023年10月,IMF发布研究报告显示,主要经济体“去风险”策略的负面影响将波及中国以外的地区,而中国开展全面改革可产生巨大的正面溢出效应。

五是“一带一路”开启金色十年新征程。过去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华参会,共同开启共建“一带一路”金色十年新征程。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方宣布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等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中方提出的八项行动与论坛期间各方共形成的458项成果,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

三、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

当前,全球通胀问题得到阶段性缓解,但导致全球经济下行的短期和长期因素依然很多,包括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紧缩效应逐步显现、发达国家金融系统承受力与稳定性受到挑战、政府或企业违约风险不断攀升、企业和国家层面的供应链持续调整、贸易保护主义与资源民族主义依然盛行、大国博弈日益转向各方受损的负和博弈、主要经济体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与稳定的影响充满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去碳成本依然过高、疫情引发的“疤痕效应”以及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多点爆发等。这些因素的发展演化都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并成为损害全球经济增长动力的障碍。全球经济向好趋势主要来自一些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兴大国在引领全球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并且,在外部冲击和内在动能转换等因素推动下,世界经济进入深度变革期,并呈现出如下影响深远的五大趋势性变化:一是世界经济的“再全球化”。全球规则因大国博弈升级而面临改革和重塑,全球资源将面临重新配置,全球分工体系将面临系统性重组。二是全球生产与交换的数字化。在全球技术创新中,信息和数字领域是技术突破最多的领域之一。随着数字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数字经济和贸易快速增长。三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低碳化。为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平衡发展,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利用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四是国际经贸关系的政治化。一些发达经济体越来越热衷于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待国家间经贸关系,并赋予正常的经贸关系以浓重的政治色彩,在内政外交场合炒作经济安全威胁。五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国家着手计划或已经实施“去美元化”方案,并表现为跨境贸易和投资中放弃美元而转用本币结算,在外汇储备中降低美元份额,开始思考美元的替代货币。

基于以上因素判断,2024年世界经济依然存在一定的下行空间。2023年6月,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4%,较1月预测值下调0.3个百分点。9月,OECD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7%,较2023年低0.3个百分点。10月,IMF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9%,较2023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为1.4%,美国为1.5%,欧元区为1.2%,日本为1.0%;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为4.0%,中国为4.6%,印度为6.3%,巴西为1.5%,俄罗斯1.1%,南非1.8%。

总之,影响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变量之一在于中美等主要经济体能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经济挑战。根据目前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世界经济形势来看,2024年世界经济仍将行进在中低速增长轨道,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7%。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仍将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并且不排除因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出现经济大幅波动而导致世界经济增速显著下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