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农融  外交部部长助理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国始终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在习近平主席和东盟各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和亲自推动下,中国东盟强化了命运共同体意识,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双方关系破浪前行、乘势而上,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发展理念路径“更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老挝、柬埔寨与中国就共建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稳步推进。东盟10国均参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得到东盟国家广泛支持和积极呼应。202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之际,中国东盟宣布率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中国东盟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战略互信水平“更高”。20年前,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接连创造多项“第一”,涉及政治、经贸、人文等各个领域,为双方关系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当前,中国东盟高层往来频密,战略互信深化,政策对话机制不断丰富,合作涵盖近50个领域部门和机构。传统安全合作稳步推进,非传统安全合作成效显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互施援手、共克时艰。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稳步推进,海上合作逐步深化,南海总体保持和平稳定。

互联互通关系“更密”。东盟10国均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对接合作文件。中老铁路客货运规模远超预期,中印尼雅万高铁高标准、高质量通车,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进展顺利,中泰铁路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2900列,增长35%,目的地已覆盖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缅甸青贮玉米、印尼鲜食菠萝、菲律宾鲜食榴莲、马来西亚菠萝蜜等正式输华,更多周边国家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澜湄合作、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不断走实,一体两翼、河海并进的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经济合作增长“更稳”。过去10年,中国东盟贸易额从2013年的4436.1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9753.4亿美元,翻了一番多;双向累计投资从1147.8亿美元增加到超过3800亿美元,增长了3倍多。中国连续14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双方连续三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也是中国对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双方共同推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贸安排《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2022年正式生效,为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国—东盟博览会创办20年来成为促进地区高层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旗舰平台。

人文友好交往“更热”。民心相通是中国东盟关系深耕厚植的沃土。疫情前中国是东盟最大游客来源国,2019年双方人员互访超过6500万人次(含边民)。每周往来航班约4500架次。互派留学生超过20万人。结成225对友好城市,东盟建有38所孔子学院,中方高校开设东盟10国官方语言专业。当前,中国东盟航空互联互通加速复苏,为双方人民交流带来新机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菁英奖学金、青年营、媒体采访、“未来之桥”青年领导人千人研修计划、大榕树—青年语言互通计划、文化论坛等一系列品牌项目深受欢迎。

国际地区合作“更紧”。中国—东盟关系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东亚一体化进程。这些年来,中国与东盟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多个机制并行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了具有东亚特色的区域合作格局,共同培育了东盟主导、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符合地区实际的东亚合作原则和精神。去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相继成功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携手打造全球治理的“亚洲时刻”。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变局之下,世界并不太平。冷战思维回潮,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横行,大国竞争、阵营对抗加剧,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复杂交织。亚洲地区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在逐步累积,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同时更要看到,在变乱交织、深刻动荡变革的世界格局中,东亚地区总体保持稳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地区国家共同愿望和大势所趋,通过对话协商处理矛盾分歧是地区国家主要政策取向。在全球治理挑战增多、发展环境复杂演变的大背景下,东亚国家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成为全球治理高地,东亚合作等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日趋成熟。在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步伐面临多重挑战、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上升的形势前,东亚坚定奉行开放的区域主义,继续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继续保持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地位。

当今世界的重心正转向亚洲,东亚成为全球瞩目焦点。东亚的持续稳定与发展,不仅是地区国家的共同愿望,也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和振兴注入动力。今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正满怀信心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进军。东盟正致力于打造经济增长中心,加紧制定“2045愿景”,精心规划并全力推进东盟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三大共同体建设稳步前行。

中国与东盟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不久前,李强总理先后出席了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要活动,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首次出席上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显示了中国与东盟发展关系的强烈意愿。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中国东盟关系是东亚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推进器。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得越好,东亚的前景就越光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继续奉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高度重视发展同东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未来一个阶段,中方愿与东盟携手并进,接续奋斗,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提升战略互信,打造命运共同体先行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中国和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建设“五大家园”,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实践。双方应乘势而上,不断深化战略互信,积极落实好已有共识,加强融合发展,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为各自发展和地区长期和平繁荣营造更为有利的战略环境。

(二)推进创新增长,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充分利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契机,为促进开放包容、共同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印太展望互利合作,争取尽早实现早期收获。如期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打造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供应链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成果,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实现产供链更深层次嵌合。依托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人工智能论坛、清洁能源周等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合作,打造新兴领域合作增长点。在渔业基地建设、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海洋科技、防灾减灾、航行安全与搜救等领域开展合作,大力促进蓝色经济合作。

(三)构筑稳定之锚,打造全球安全倡议实验区。中国和东盟都在快速成长,成长就会有烦恼。加之一些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蓄意渲染,给中国东盟安全互信造成干扰。如何促进双方了解,努力减少疑虑,夯实信任基础,这是双方必须持之以恒去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愿与东盟一道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防止“新冷战”、零和博弈等思维对发展合作的侵蚀冲击。积极探讨利用东盟防长扩大会、东盟地区论坛等现有框架,加强安全对话合作。深入推进执法安全、应急管理、公共卫生、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合作。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为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提供制度保障。

(四)促进民心相通,打造全球文明倡议首善区。中国愿与东盟持续筑牢双方关系的民意基础,一道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不断深化文明交融、民心相通。以明年共同举办“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为契机,继续放大传统品牌项目效益,实施好“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万人研修研讨计划”等新的旗舰倡议,加速恢复航空互联互通。推进双方青年、媒体、教育、文化、旅游等各界大互动、大交流、大发展,就中国—东盟关系多发出积极、正面的信息,唱响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的主旋律,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一个愿景,同一个认可,同一个共同体”,是东盟的格言,也是地区团结自强的精神写照。值此中国东盟关系进入提质升级新时代之际,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共同推进建设“五大家园”,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开创新时代中国东盟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