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共建“一带一路” 谋求合作共赢

张业遂 外交部副部长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习主席表示,“一带一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习主席讲话对“一带一路”所作的进一步诠释,展示了中国对开展国际合作的新理念、新思路。
       一、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和特色。
       “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无论在酝酿、倡议阶段还是推进、收获阶段,都由沿线国家商量着办事。“一带”和“一路”倡议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提出,本身就是与东道国共商的形式。在制订规划和推出《愿景与行动》的过程中,中国通过双多边渠道,广泛听取了沿线国家的意见和建议,汲取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例如突出开放性,重视人文合作与生态环保,争取早期收获,打破投融资瓶颈,鼓励企业创新等。
       “共建”,就是体现共同参与,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形成新的合作优势,“众人拾柴火焰高”。沿线国家国情国力不同,可各尽其力,各施所长。
       “共享”,就是坚持互利共赢,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大家一起做大蛋糕,公平合理地分配好蛋糕。中国和所有沿线国家都是“一带一路”的利益攸关方。“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努力让合作成果惠及沿线各国及国际社会,惠及基层民众。
       共商、共建与共享,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共商是起点和基础,共建是核心和方式,共享是目标和动力。为实现共商、共建与共享,中国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操作路径,就是“对接”。对接包括中国与沿线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对接,包括项目和企业的对接,也包括合作机制的对接。对接是在尊重彼此规划的基础上,找出共同利益的交汇点,进而制订共同规划,推进合作项目。
       二、共商、共建、共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区域合作的积极探索。
       区域合作存在各种理论与实践。一种强调大国主导或多数决定,主张强势推进、一致行动,采取制订条约和让渡主权的模式。另一种主张“小马拉大车”,要求协商一致,自主自愿,希望循序渐进和照顾各方舒适度,倾向采取非正式磋商和非机制化的合作模式。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能够有效应对区域合作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是平等性问题。所有参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和贡献多少,政治和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大家是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也不存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第二是开放性问题。“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以亚欧大陆及其附近海洋为地理立足点,以政府间合作为主渠道,但合作伙伴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合作范畴也不限于政府间合作。各国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都可以参与其中。
       第三是兼容性问题。“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将南太作为海上丝路的自然延伸,打破了洲际和次区域之间的藩篱,架设了东方与西方国家、南方和北方国家、不同文明类型国家的桥梁,有助于各类合作机制分工协作,有利于形成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区域合作新格局。
       第四是公益性问题。“一带一路”是中国自身全方位开放和对外合作的总体布局,同时也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体现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担当和贡献。
       三、共商、共建、共享,将丰富中国特色外交的内涵。
       共商、共建、共享,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包括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亲仁善邻、以德服人、推己及人、立己达人,体现了中国外交的特色与风格。
       “一带一路”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愿景和行动规划,既没有冷战和集团对抗背景,也不是援助方和受援方的关系,更不是任何国家的地缘政治工具。中国向沿线国家提供的援助,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的产能合作基于比较优势和市场规律,以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商业运作为指针。
       “一带一路”继承和超越了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贸和人文交流之路,也是互尊互信和合作共赢之路。“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潮流,立足亚洲、造福亚洲,维护亚洲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自主决定对外政策的权利,致力于实现亚洲的合作安全与整体振兴。
       “一带一路”不针对任何国家和任何战略,可以与各种机制和倡议和谐共生。“一带一路”是经济和人文合作的倡议,原则上不涉及领土和海洋争议问题。共建“一带一路”,只会增加有关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战略互信,为化解矛盾创造良好的氛围。
       “一带一路”是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增长战略的积极贡献。大规模、多元化的互联互通方案,将深化沿线国家的相互依存,改进供给,创造需求,优化资金使用,提升沿线各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地位。“一带一路”上的经济合作项目,都要尊重东道国的法规,都要遵循国际规则和高标准运作,都要采取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相关企业都要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
      “一带一路”正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事业。我相信,沿线各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共同的实践,不断完善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一带一路”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