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不忘初心,接续前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
202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和联合国共同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指明了方向。
一
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生灵涂炭、百废待兴,奉行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联合国在战后废墟上开出了生命之花。联合国自诞生之日起,便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使命。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国,也是在《联合国宪章》上首个签字的创始会员国,由于美西方的极力阻挠,新中国被排挤在联合国大门之外长达22年之久。但是,邪不压正,公道自在人心。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是世界上的一个大事件,也是联合国的一个大事件。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胜利;是世界公道正义的胜利,也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胜利。自此,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在联合国有了真正代表,联合国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得到切实增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得到空前壮大。正如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所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绝不会成为真正的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具有里程碑意义。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中国逐步融入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战后国际体系开启了大门,为中国融入全球市场提供了广阔平台,也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过去50年,世界发生了沧桑巨变。石油危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互联网普及、“9·11”事件、国际金融危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变迁,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版图,极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国相互联系更加频繁,相互依存更加紧密,人类前途命运更加休戚与共。
过去50年,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并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国际减贫事业树立典范。
过去50年,中国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从联合国走向世界。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的进程正是中国与世界同频共振、良性互动的生动写照。同世界的联通改变了中国,中国的融入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以其身的发展书写了人类发展史的传奇,并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它见证了“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的如磐初心,也记录下和平发展、造福世界的中国担当。回首这50年中国与联合国共同走过的历程,中国与联合国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内容不断深化,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方向不改,秉持公道正义的决心不变,捍卫多边主义始终如一,已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建设者、全球发展的最大贡献者、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和公共产品的积极提供者,为实现联合国理想和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
50年来,中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理念。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倡导以和平方式政治解决争端。自1990年以来,中国已向29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目前仍有2200余人在联合国8个任务区执行任务,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名列首位。中国已组建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和300人规模常备维和警队,成为联合国维和待命部队中数量最多、分队种类最齐全的国家。中国积极参与朝核、伊核和阿富汗等重大热点问题的解决,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作出独特贡献。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军控和裁军进程,迄已加入20多个国际军控条约及机制,全面履行各项条约义务,坚定维护多边军控条约权威性和有效性。
50年来,中国大力促进全球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中国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带头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对世界减贫贡献超过70%。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坦赞铁路到“一带一路”,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断以中国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向16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了数千个成套项目和物资援助项目、上万个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项目以及40多万人次人员培训,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助力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极大提升了国家和地区间互联互通水平,有效促进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截至目前,141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机构在内的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发挥联合国统筹协调作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发展的冲击,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携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50年来,中国积极致力于促进和保护人权。中国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精神,坚持把人权普遍性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人权进步和国际人权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断用自身实践谱写世界人权史上的新篇章。中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系统推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积极开展人权领域的合作,参与联合国人权机制的工作,开展人权对话交流,倡导以国际合作方式促进和保障人权。中国加入或批准26项国际人权文书,包括6项核心人权公约,为《发展权利宣言》、《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等多个重要国际人权文书的制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深入参与多边人权机制工作,推动人权理事会通过“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等决议,多次代表发展中国家就“落实发展权”、“减贫促人权”、“促进国际人权合作”、“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等作共同发言,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统治、占领和种族主义、种族歧视、种族隔离等大规模侵犯人权行为,坚持同步发展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两类人权,重点推动生存权和发展权等集体人权的实现,努力促进妇女、儿童、残疾人、少数族裔、土著人和难民等特殊群体在法律和事实上的平等。 中国已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人权对话或磋商机制,致力于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
50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社会领域发展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医疗卫生、妇女、青年等领域工作,开展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合作。
中国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成立了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旨在表彰为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自2012年起,中国每年出资200万美元同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非信托基金,积极支持非洲国家提高教育培训能力,缩小非洲国家教育差距。
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国,为达成《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已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及具体政策举措,涉及国内煤电煤炭消费,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等方面,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行动。从协助应对埃博拉疫情,到大力推进全球抗疫合作,主动提供人员和物资援助,为有效应对疫情、提升受援国医疗卫生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率先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先后提供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积极支持国际抗疫合作。中国支持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全球疫苗接种战略》,践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重要宣示,截至2021年10月中旬已向150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同时向34个国家派遣了37支医疗专家组,帮助16个国家打造区域疫苗生产中心,并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6亿剂的新冠疫苗,为建立全球免疫屏障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决定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用于向发展中国家分配疫苗,并再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助1亿剂疫苗,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50年来,中国全力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中国始终恪守对《联合国宪章》的庄严承诺,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有了中国的支持,联合国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
中国加入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参加了600多项国际公约及修正案,认真履行条约义务,切实兑现国际承诺。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与维和摊款国,一向及时、足额、无条件缴纳联合国会费及各项摊款,认真履行对联合国的财政义务。中国迄今共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供资1.2亿美元,启动开展112个合作项目,为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工作提供助力。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高级别会议期间宣布,中国向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再提供5000万美元支持,设立规模5000万美元的第三期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依托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将在2025年到期后延期5年,积极支持联合国在华设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为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新贡献。
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将本国利益同人类命运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在一起,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和平共处和友好合作,为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了不懈努力。
当今世界面临着诸多全球性问题,从恐怖主义、经济增长迟缓、气候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到反全球化,不一而足。面对上述挑战和风险,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后,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印度尼西亚国会、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联大、日内瓦万国宫等不同场合,习近平主席多次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中,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21年9月,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在中国领导人的深邃思考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构建一个和睦相处的人类大家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传承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酝酿于新中国外交不断探索的实践,是新时代应运而生的中国智慧。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合作共赢理念在世界范围产生广泛共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和弘扬,是对联合国所代表的多边主义事业的坚定支持,更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不断创新。近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被写入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多项决议,转化为各国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共同行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指出,联合国“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人类发展遭遇多重危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和治理赤字。世界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和平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维护公平正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倡导互利共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完善全球治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作为由193个会员国组成的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在“和而不同”中通过充分协调寻求“共同”,团结应对各种挑战,是联合国成立的初衷,也是联合国存在的重要意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然要求,是化解全球性挑战的必然要求。各国都应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说话办事,推动政治解决热点问题,坚决反对单边主义、霸凌行径和形形色色的“伪多边主义”。
回顾中国与联合国50年的合作历程,我们相信,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守互利共赢,坚守多边主义,共同团结在联合国的旗帜下,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能离每个国家自身的梦想和人类共同的梦想更近。
世界是快速旋转变化的,世界也是平的,每一个个体的努力都能被看见。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民间社会甚至公民个体都是利益攸关方。一个美好的世界有赖于每一个利益攸关方的努力,让我们放下执念,放下偏见,怀揣梦想,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