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推进国际核裁军和防扩散进程,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

傅聪

外交部军控司司长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与战略格局加速转换,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间矛盾摩擦增多,国际安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肆虐,严重损害国际核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冲击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国际安全正经历冷战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多边军控进程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十字路口。

  (一)大国战略安全竞争加剧,动摇全球战略稳定框架。美国为维持一超独霸地位,渲染大国竞争,强化军事同盟体系,谋求绝对战略优势。美计划斥巨资升级三位一体核武库,发展并部署低当量核武器,扩大核威慑范围,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甚至放风要重启核试验。美并不断毁约退群,包括退出《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严重破坏二战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多双边军控裁军体系。美还不断发展和部署全球反导系统,寻求在亚太和欧洲部署陆基中导,谋求攻防兼备的军事优势。美上述消极动向深刻影响各国战略安全环境,动摇全球战略稳定基础,加剧大国战略竞争。俄罗斯为维持对美均势,大力发展“萨尔玛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先锋”高超音速飞行器、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核动力巡航导弹等新型战略武器。英国对核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今年3月宣布将核弹头库存上限从180枚提高到260枚。法国大力推进核力量现代化,研发新一代战略核潜艇、轰炸机。国际社会普遍担心核裁军进程发生逆转,甚至重现核军备竞赛。

  (二)美俄核裁军进程前景难料,意愿和动力明显不足。美俄今年2月就《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措施的条约》(新START条约)延期5年达成一致。但是,许多无核武器国家批评美俄不是真裁军,新START条约只要求削减“部署的”核弹头及运载工具,且不要求销毁,削减下来的核弹头及运载工具转入库存。国际上要求美俄进一步实质性削减核武器的呼声上涨。两国虽同意讨论未来核裁军安排,但在目标上南辕北辙。美要求涵盖战术核武器、俄新型战略运载工具,并强化核查机制。俄要求谈判限制美国全球反导系统,并纳入巡航导弹、外空、高超音速等影响战略安全的非核武器系统。美还竭力回避自身核裁军义务,推动核裁军多边化,寻求将中国纳入其中。俄则要求英、法加入核裁军进程。

  (三)国际核裁军领域矛盾错综复杂,路线与方向之争更加激烈。一些国家选择性推动多边核裁军议程,导致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长期陷于僵局,加剧另起炉灶、损害裁谈会权威的势头。部分激进无核武器国家不满核裁军进程停滞,推动《禁止核武器条约》于今年1月生效,希一步到位从法理上禁止核武器,无核武器国家和拥有核武器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一些国家对美俄继续核裁军信心不足,转而推动诸如增加核透明、降低核风险、讨论核裁军核查等核裁军“中间措施”。五核国在核裁军领域也有明显分歧,能否求同存异、推进合作备受国际关注。

  (四)新兴科技军事化运用加速发展,对战略稳定的影响日渐突出。外空、生物、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军事化应用迅猛发展,其大规模破坏性效应、抵消或削弱核威慑效果的潜力不断显现。同时,这些领域规则缺失,成为战略安全治理中日益突出的问题。美国等一些国家公然将外空界定为新的“作战疆域”,成立外空军和外空司令部,研发和试验具有进攻性的反空间系统,外空武器化和战场化趋势不断加剧,外空军备竞赛风险上升。一些国家将网络空间作为新的战场,推行威慑进攻理念,强化军事同盟,推动制定网络交战规则,推升国家间网络摩擦和矛盾冲突。人工智能军事化运用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新领域,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强化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同时组建排他性小集团,企图通过主导国际规则制定遏制别国能力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蔓延的大背景下,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国际社会围绕应对全球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范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主义现实威胁、规范并促进生物科技研究应用等关键议题的思考和讨论更加深入。

  (五)地区核热点牵动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和地区和平稳定,防扩散领域政治化倾向严重。美国特朗普政府背信弃义,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并对伊极限施压,严重损害政治外交解决伊核问题的努力,加剧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美拜登政府有意重返全面协议,各方已在维也纳启动美伊恢复履约的谈判进程,但美能否真正解除对伊制裁将决定谈判前景。推动建立中东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呼声高涨,但美国、以色列多方阻挠,不仅加剧地区国家互信赤字,也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第十次审议大会蒙上阴影。朝鲜半岛核问题局势总体平稳,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有所上升。同时,一些国家滥用非法的单边制裁和多边出口控制机制,甚至以意识形态划线,将防扩散问题“政治化”的趋势令人担忧。美国逆国际潮流而动,试图推动组建D10、T12等所谓科技民主国家联盟,干扰正常国际科技和商贸交流。




  理念引领未来,方向决定前途。面对复杂的战略安全形势,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加强对话,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深化合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际核裁军与防扩散进程,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为推动构建无核武器世界、维护人类和平与安全事业作出不懈努力。

  一是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奉行共同安全理念。当前军控防扩散领域的主要矛盾是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的较量。各国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尊重并照顾彼此合理安全关切,放弃追求绝对军事优势的企图,努力营造普遍安全的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消除军备竞赛和核武器扩散的根源。美国作为拥有最大、最先进核武库的国家,应摒弃冷战思维,停止制造意识形态对立,停止动辄对他国武力相向或抹黑指责,停止寻求通过核武器部署抵消其他国家核威慑效果和破坏战略稳定。

  二是坚持“两超优先”的核裁军国际共识,切实推进真裁军。根据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最后文件》等联合国文件规定,美俄负有核裁军特殊、优先责任。这一国际共识不容背弃,否则将破坏以NPT为基石的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体系,违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核裁军基本原则。目前,美俄仍拥有全世界90%以上的核武器,应充分利用新START条约延期五年的时间,以不可逆的方式进一步大幅、实质削减其核弹头和运载工具,包括国际社会关切的库存核武器,从而为其他核武器国家加入核裁军谈判创造条件。

  三是采取切实措施减少核战争风险,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核武器国家应加强核政策与核战略对话,重申“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不将核武器瞄准任何国家。同时,大幅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放弃先发制人核打击、扩大核威慑范围、预警即发射、研发低当量核弹头等政策和做法,防止战略误判引发意外和危机。并应就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谈判缔结国际法律文书,积极探讨核武器国家相互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尽快缔结法律文书。美国应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废除核保护伞及核共享政策,并将部署在境外的核武器全部撤回本国,停止发展全球反导系统,不寻求在亚太和欧洲地区部署陆基中导。

  四是规范新兴科技军事运用,减少其对全球战略稳定的冲击。各国和平利用新兴科技的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障,但对其军事应用也需要进行必要规范。国际社会应坚决反对外空武器化和防止外空军备竞赛,推动在裁谈会尽早谈判缔结外空国际法律文书。反对网络战和网络军备竞赛,反对滥用“国家安全”理由限制正常信息技术发展与合作。充分认识和评估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及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背景下,国际社会应提高应对全球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范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主义的威胁,包括加强《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机制建设,尽快启动公约核查议定书谈判,并就生物科研等活动制定必要的行为准则。国际社会应将上述战略新疆域打造成合作的新领域而不是博弈的竞技场。

  五是推动地区核热点的政治外交解决,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权威和有效性。美方应尽早无条件重返伊核协议、解除单边制裁,同时伊方恢复履行核领域承诺,恢复全面协议的完整有效执行。各方应坚定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并行推动实现半岛无核化与构建半岛和平机制,“分阶段、同步走”均衡解决各方关切。国际社会应坚定落实有关NPT审议大会成果文件以及联大有关决议,共同为建立中东无核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作出努力。摒弃双重标准,反对意识形态划线,建立开放、包容的全球性防扩散出口控制机制。现有多边防扩散出口管制机制应朝着更加公正、包容、非歧视性的方向发展。

  六是增进大国战略沟通和互信,构建稳定的大国战略安全关系。中俄加强战略协作,延期《关于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的协定》,对于增进战略互信、促进战略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维护国际军控体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注入了正能量。中美应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开展战略安全与军控对话,增进互信,探讨合作,管控分歧,构建稳定的中美战略安全关系,使之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锚”。

  七是维护多边核军控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加强国际安全治理。各国应维护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石的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体系,推动第十届NPT审议大会取得成功。坚决反对和抵制动辄退约退群的单边主义行径,维护核军控条约的严肃性。维护《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权威性,推进履约筹备工作,核武器国家应恪守“暂停试”承诺。支持裁谈会在达成全面、平衡工作计划基础上,根据香农报告所载授权启动“禁产条约”谈判。维护联合国、裁谈会等现有多边军控体制,抵制可能损害其权威的“小集团”和“小圈子”。



  从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中国就主张最终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在核战略方面展示了最大限度透明,在核力量发展上保持了极大克制,在核武器使用方面采取极为慎重态度。

  中国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发展有限的核力量目的是慑止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确保国家战略安全。中国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始终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中国也从未在外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当前形势下,中国发展有限核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有助于慑止核战争、减少核风险,有助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中国也是五核国中唯一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的国家。无论是在“冷战”时期面临核威胁与核讹诈的时候,还是在“冷战”后国际安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始终恪守这一承诺。中国还积极推动核武器国家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缔结多边条约,积极谋求与其他核武器国家在双边或多边基础上承诺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国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核武器缔约国,从不回避核裁军义务。中国以建设性态度参加了NPT历次审议进程,愿与条约缔约国一道,认真落实历次审议大会取得的积极成果,推动第十次审议大会取得成功。中国一直恪守“暂停核试验”承诺,1996年即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积极支持推动条约早日生效的国际努力,稳步推进国内履约筹备进程,从去年起中国成为条约第二大会费国。中国还建设性地参与了联合国核裁军核查政府专家组工作,支持专家组严格遵循相关联大决议授权开展工作,并为专家组协商一致通报工作报告作出贡献。中国一贯对“禁产条约”持积极态度,认为裁谈会作为唯一多边裁军谈判机构,是谈判“禁产条约”的唯一适当场所,支持裁谈会达成一项全面、平衡的工作计划,以便据此立即开展包括“禁产条约”谈判在内的实质性工作。

  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中国主张并推动五核国加强战略沟通,努力管控矛盾与分歧,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2019年北京会议以来,中方积极推动五核国合作进程,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去年3月,五核国就NPT生效50周年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对条约的政治支持。中方牵头的五核国核术语组第二阶段工作已接近完成,将向十审会提交新版核术语表。中方代表五核国与东盟国家就《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签署问题重启对话进行多次沟通,并与其他四国就核战略与核政策、减少核风险、“禁产条约”、和平利用核能等问题积极探讨对话合作。

  中国坚决反对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主张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实现防扩散目标。中国一贯严格履行国际核不扩散义务,全面完整执行安理会相关决议,积极参与国际防扩散合作。多年来,中国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逐步建立了完善的防扩散和出口控制体系,无论在国内管理,还是出口控制方面,中国政府均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确保相关法规得到有效执行,为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核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与有关国家推动达成伊核全面协议,在美国退约后始终致力于维护和执行全面协议,并积极推动美伊恢复履约的谈判进程。中国坚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呼吁各方相向而行,按照双轨并进思路坚定推进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同时,中国已签署并批准了所有已开放签署的无核武器区条约相关议定书,积极支持建立中东无核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

  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从未想过和任何国家争夺霸权,无意与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中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站在一起,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和完善国际军控防扩散机制,推进国际核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为实现建立无核武器世界的最终目标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