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
中央党校前常务副校长
(一)
出乎预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疫灾打乱了全人类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之际的发展进程和一切预期。
又出乎预料,一股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思潮,及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由此而来的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及各国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之大灾难大破坏,已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以来,一次最剧烈的大灾难大破坏。
这就叫做“变中生变,变上加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这就是我们今天面对的“大变局”。
(二)
“大变局”本身,意味着“大考验”。
一是能否克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各国人民携手战胜疫灾;
二是能否在携手战胜疫灾的同时,修复全球产业链,重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重启发展;
三是能否在战胜疫灾和重启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排除各种干扰,从而打开面向21世纪第三个10年以至更长时期世界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而贯串“大变局、大考验”的,是一项根本性的历史要求,这就是从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算起,在全球范围内,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利益诉求的各个地区各个国家之间,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实现更高水平的“大合作”。
(三)
应当如实地说,对于这种“大合作”前景的应对,已经成为考验世界上每一位政治家智慧与才干的最重要的标准。
一种应对,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控制疫情。同时把自身的抗疫和经济发展同全球抗疫和经济恢复紧紧联系,积极参与和支持全球抗疫,保护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另一种应对,是面对疫情,不仅不主动作为努力控制疫情的流行,而且蓄意破坏国际抗疫合作,把抗疫不力以致人民生命重大损失的责任推卸给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瘫痪国际治理机构。在世界各大经济板块遭受重创的同时,顽固地继续推进逆全球化政策,破坏国际供应链的完整和稳定。
应该严肃指出,在2020年和之后未来若干年,世界的格局将会呈现这两种应对相互交织、高度对立的两重性。
(四)
面对国际格局的两重性,中国从容布局。一个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应当说,这个建议,是当前国内国际条件下14亿中国人应对大变局、大考验,推进大合作的根本性战略抉择。
这个规划所要回答的问题乃是在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国际环境日臻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打算怎样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这个规划既擘画中国的新前景,又展现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大国担当,因而将成为解读当代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蓝图。
这个规划还包含着一个更深层次的战略估量,那就是在清醒分析当前国内国际有利和不利条件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坚定确信,中国仍然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对21世纪第三个10年和此后更长时期,中国人将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中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两个重要目标实现的本身就极大增强了世界上维护和推动和平与发展的力量。
中国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努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的格局下,打造好高质量的“生产力”和“市场力”,不仅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工厂”,而且会把中国打造成为“世界市场”。今年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已经强调,中国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超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各国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
中国将继续推进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我们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而形成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一轮海陆并举的全球化,再加上积极参与网络空间的全球化,探讨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促进发展中经济体大发展和发达经济体再发展。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世界经济向着更加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的方向发展。当前,人类社会由于疫情严重而正在遭受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如果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不起来,发达国家也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因此,中国主张未来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应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支持,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和空间。
而所有这一切,都强有力地体现了“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体现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总方针之下,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这四个“不会改变”,生动反映了百年大变局走到今天,中国早已不是过去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而是具备了与世界各国一道,迎接并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中国。
(五)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所谓正确的“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和政策”。
新冠疫情已经表明,尽管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是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既有团结抗疫和经济恢复发展的现实的共同利益,也有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面对这样的世界格局,究竟是借着疫情把当前国际秩序打碎打烂,通过封闭、排外的方式找出路,还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之下,在克服疫情的同时,通过国际秩序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这可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历史性考验。前一条道路,比疫情本身还要恶劣,自绝于本国人民、自绝于国际社会,显然不是出路。后一条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
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对国际秩序的贡献将是全世界共同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而中国到21世纪中叶就将实现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乃是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联系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绝非那种近代世界史上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新霸主取代旧霸主。这也就是说,中国要以作为国际秩序和体系的维护者和改革者、完善者的站位,坚持高扬全球治理、多边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来应对包括霸权主义、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共同危机。
总之,“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作为一项宏大命题,本身就意味着重大的历史抉择和历史机遇。而在当前形势下,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深入反思,扎实推进在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才真正应当是提到国际社会面前的历史性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