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命运与共,续写辉煌,打造中国同中东国家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翟隽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


  中国同中东国家都是璀璨文明的发源地。两千多年来,延绵如练、交织成网的古丝绸之路把地处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中国和中东国家连接了起来。双方交往悠久密切,友谊积厚流光,不存在历史积怨和现实冲突,真正诠释了“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美好佳话。1956年5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埃及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拉开了新中国同中东国家外交关系的序幕。60多年间,双方关系走过了更新认知、起伏调整、积极蓄势、突破发展的几个阶段。双方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彼此帮扶,为各自国家建设真诚合作,结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互惠互利的好伙伴、风雨同舟的好兄弟。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同中东国家关系迎来了提质升级、全面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稳步推进,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更趋密切,治国理政等人文各领域交流走向深入。
  ——高层共识指路定向,引领了双方关系持续提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6年、2018年两次到访中东,对沙特、埃及、伊朗、阿联酋4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在京出席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先后三次面向中东发表政策讲话。地区有19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问中国,共商合作。中国迄已同地区国家和阿盟建立了14对战略性质的伙伴关系,同以色列建立了创新全面伙伴关系,这为双方友好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习近平主席2018年提出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受到阿拉伯国家的积极欢迎和热烈响应。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会上,“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作为中阿双方共识被载入成果文件。这在中国同中东国家关系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为双方今后发展关系打开了新的前景。
  ——“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务实合作驶入了快车道。共同的丝路记忆,演变为交汇的合作期许。当中国在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时,中东国家一致给予了积极支持。迄今,已有19个中东国家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同阿盟“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成为中国在全球同地区组织签署的首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近年来的合作实践充分证明,“一带一路”为参与国引进外部投资技术、助力本国改革发展、更好参与全球化打开了便利之门,因而在中东地区广受欢迎。
  在“一带一路”的强劲驱动下,中国同中东国家合作布局不断完善,合作内容也从油气、贸易、工程承包等传统领域向全方位、复合型方向迈进。2019年,双方贸易额达到3236.2亿美元,双向投资的规模稳步扩大,中东国家整体稳居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地,占中国同期进口原油总量的47%。中国积极参与地区产业园区建设,努力将其建设项目同阿布扎比、塞得港等当地良港形成对接,为提升中东地区贸易流通、产业聚集和区域辐射能力作出贡献。
  ——围绕重大问题相互支持,共同捍卫了公平正义。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中东国家一贯鼎力相助,给予中国宝贵支持。中国也始终坚定支持中东国家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定支持中东国家走符合国情的自主发展道路。
  中国始终高举公平正义旗帜,建设性参与地区热点解决、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积极为中东国家福祉做出努力。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倡议主张反映国际共识和道义准则,受到各方普遍赞誉。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致力于推动政治解决,反对违背国际关系准则强推政权更迭。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坚持劝和促谈,维护国际多边协议。为解决南苏丹问题,中国在提供人道援助的同时,还首次派遣出成建制的维和作战部队。
  2002年,中国设立中东问题特使。18年来,5任特使上百次出使中东,积极劝和促谈,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等中东问题妥善解决做出不懈努力。此后,中国又先后设立叙利亚问题特使、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积极为推动相关热点问题奔走斡旋、献计献策,充分展示了讲道义、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受到有关各方欢迎和支持。
  ——人文交流富有成效,大大深化了相互认同。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同地区国家相互学习、相互启迪,上百位中东国家各界人士依托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中阿改革发展论坛等平台,同中方就经济改革与发展、民生、就业、减贫、反腐等议题交流互鉴。中东国家对中国的认识不断加深。中方也从地区国家分享的治国理政经验中获益匪浅。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地区国家青年人选择中国作为留学深造目的地,数千名地区国家各类人才来华接受培训,汉语教育在沙特、阿联酋等许多中东国家广受民众欢迎。双方人员往来更加便利,17个地区国家对中国持外交或公务护照人员免签,10个国家对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实行免签或单方面落地签。


  在中国和中东国家携手迈进21世纪第三个10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包括双方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冲击,许多既定的政治外交日程都被打乱。但疫情挡不住中国同中东国家关系发展的步伐,双方患难与共,团结互助,书写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精彩篇章。双方关系在抗疫中历经淬炼、得到升华。
  在中国抗疫最艰难时刻,许多中东国家领导人纷纷同习近平主席通电话、发函电,向中国表达强有力政治支持。多个中东国家和地区组织还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抗疫努力。中东国家向中方捐赠了1200万只口罩等急需抗疫物资,世界最高楼阿联酋哈利法塔亮起了“武汉加油”的字样,埃及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上演了精彩的五星红旗“灯光秀”。许多地区民众自发地制作视频、发布歌曲,为中国祈福加油。这些善行善举,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
  中东爆发疫情后,习近平主席同地区国家领导人通电话、致信函,表达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坚定意愿。中国中央政府、地方、企业、民间机构到个人积极向地区国家提供了约1800万只口罩、120万人份检测试剂盒、300万套各类医用防护服、医用隔离眼罩、手套、鞋套等抗疫物资援助,积极协助地区国家在华商业采购医疗物资。中方毫无保留地向地区国家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和医疗技术,已同地区国家举行了40多次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向9个有紧急需求的地区国家派出约90人次的医疗专家组。中方还专门为帮助疫情中的巴勒斯坦人民做出特殊安排,援助抗疫物资,派遣医疗专家组,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捐款,向位于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约旦、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发放“健康包”。
  对如何打好全球疫情防控战,中国和中东国家也理念相通,主张相合。双方齐心协力,共同反对把疫情政治化、把病毒标签化,为促进形成全球共识、汇聚抗疫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疫情下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中国和中东国家都怀有民族复兴的梦想,都肩负着强国富民的使命,也都面临着比以往更艰巨的困难和挑战。双方进一步加强彼此关系、深化互利合作、促进文明互鉴,是顺时代大势而行的正确方向,也是符合双方利益的最佳选择。
  双方在重大问题上看法相似、诉求相近。相似的历史遭遇和立场选择,把中国同中东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双方都旗帜鲜明地捍卫不干涉内政原则,要求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主张通过政治对话化解分歧,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多边秩序,都致力于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同中东国家加强沟通、团结协作,将为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维护好全球各方最大的共同利益。
  双方在务实合作上优势互补、利益交融。中东地区能源富集、市场广阔,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禀赋和优势。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成熟有效的工业化发展经验、高性价比的装备技术、高水准的人才培训和融资支持,能够满足地区国家加快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尽管面对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逆流”,双方仍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大大提升了互利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和中东国家积极对接发展战略和行动,把双方需求契合点转化为合作增长点,必将增进全球开放融通,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双方文明观均强调相互理解,包容互鉴。中华文明同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犹太文明有着交相辉映的悠久历史,都主张让文明和谐共处,都重视从其他文明中汲取营养助力自身发展振兴,都希望通过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作贡献。面对国际上形形色色的“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中国同中东国家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倡导以对话消除误解、以包容化解分歧,反对将恐怖主义同特定民族宗教挂钩,有利于激浊扬清,弘扬正道,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和价值观体系。
  疫情终将被战胜,中国同地区国家的未来大有可期。双方可从几方面入手,联合规划、并肩走好抗疫和发展之路,为各自的民族复兴事业增添助力。
  (一)精诚合作,尽早夺取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当前全球抗疫进入了关键的攻坚期。中国继续根据地区国家需要提供抗疫援助,协助在华采购。中国正同中东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研发,在疫苗投入使用后,中国愿将地区国家作为国际合作的优先方向之一。双方可继续举办同抗疫相关的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分享抗疫经验,还可探讨加强各自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双方要继续反对把疫情政治化、把病毒标签化,支持世界卫生组织为全球抗疫发挥关键领导作用,共同为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作贡献。
  (二)坚定互助,继续做好团结合作的大文章。疫情缓解后,中国同中东国家可重启各层级友好交往,巩固好发展好双方关系,例如下阶段办好中阿峰会等重要活动。要继续高举不干涉内政原则旗帜,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反对外部插手干预。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支持地区国家维护自身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努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地区局势,双方要积极推动以对话化解分歧,坚决反对单边霸凌、极限施压、搞“拉一派打一派”,要积极探索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地区安全架构,争取让中东早日恢复和平安宁。
  (三)互利共赢,让“一带一路”合作更多造福双方。中国愿同中东国家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辟并用好双向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和货物跨境流动“绿色通道”,为重要合作项目复产复工创造有利条件。要落实双方共识,抓好重点领域合作,包括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地区良港建设;巩固能源合作“压舱石”,深化光伏、和平利用核能等清洁能源合作;在5G、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领域培育合作增长点;在自贸和投资便利化合作领域相向而行、迈出更大步伐。
  (四)久久为功,积极培育世代友好的民意基础。中国愿同中东国家一道,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增进文明对话与去极端化领域合作,继续办好相关机制性活动。同中东国家加强文化、教育、新闻、旅游、卫生、宗教、青年等各领域交流,向中东国家提供更多来华奖学金名额、实施更多签证便利化举措、在地区开设更多孔子学院(课堂)和文化中心,同中东国家开展好汉语和中东语言教育合作,增进双方人民的相互了解认知,拉紧民间友谊合作的纽带。
  中国同中东国家友谊的大树根植于相互尊重、互利合作的沃土,风雨的冲刷浇灌将使其更加茁壮成长。中国和中东国家同舟共济、精诚团结,一定能战胜疫情,迎来双方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进而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