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二十载成就卓越,新时代再创辉煌
吴鹏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
应运而生
中非传统友谊深厚,无论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解放斗争的岁月里,还是在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和建设国家的征途中,中国和非洲国家始终同心相应、同气相求,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中非关系堪称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之典范。
20年前,迈入21世纪之初的中国和非洲国家,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共同倡议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这一创新机制。外界往往会有误解,认为论坛完全是中方倡议成立的,恰恰相反,最先提出创立中非合作论坛的,是我们的非洲朋友。1999年5月,马达加斯加外长丽娜•拉齐凡德里亚马纳纳访华,这位女外长出身文学世家,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对华友好,她在与时任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会谈时提出,非洲国家迫切希望同中国建立伙伴关系,就共同关心的和平与发展问题进行磋商,建议成立一个中国—非洲论坛。中国和非洲建立一个集体磋商、合作机制,有利于双方加深了解、巩固友谊、扩大共识、促进合作,也有利于共同维护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正当权益,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中非双方一拍即合,经过精心的筹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于2000年10月成功举行,中非合作论坛由此诞生,中非关系开启了新篇章,中非合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政治互信
20年来,中非合作论坛建立并不断充实完善其多级别多层次对话机制,迄今已召开3次峰会和7届部长级会议。论坛为中非开展首脑外交搭建了有效平台,对促进中非高层交往,深化传统友谊、增进战略互信、加强立场协调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非高层互访频繁,习近平主席就任和连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均选择非洲,并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为中非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成为中非友好合作的新丰碑。会议在规模和规格上开创了我国主场外交的多项纪录。54个论坛非洲成员代表与会,其中包括40位总统、10位总理、1位副总统和非盟委员会主席等。习近平主席密集会见了非洲新老朋友,共出席近70场活动,见证近150个合作协议的签署,并同所有与会的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分别会谈、会见,活动最频密时曾在10小时内先后与11位非洲国家总统举行会晤。习近平主席的领袖风范深深打动了非洲领导人,让中国形象、中国理念在非洲认可度空前提高。
务实合作
20年来,中非合作论坛坚持平等务实高效特点,不断推出深化中非合作的新举措并推动有效落实,合作成果遍及非洲各国,惠及中非人民。中非贸易额逐年攀升,2019年达到2087亿美元,是2000年时的20倍,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11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对非投资从无到有、快速增长,各类投资存量已达1100亿美元,37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各地投资兴业,数十个中非经贸合作区和工业产业园区在非洲落地,为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助力。中国在非洲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支持非洲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一体化,帮助非洲国家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带给中非双方发展机遇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蒙内铁路就是中非开展务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这条铁路连接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全长472公里,是东部非洲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由中方提供融资、建设和运营服务,短短2年半完成建设,带动肯尼亚GDP年增长1.5%,累计创造就业岗位4.6万个。疫情中,蒙内铁路货运量逆势增长近10%,成为运输防疫物资和其他必需品的“大动脉”。
友好交往
20年来,中非合作论坛不断加强人文领域合作、引领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中非友好的民意基础持续巩固。论坛框架内,中非青年大联欢、智库论坛、媒体合作论坛、联合交流计划、青年领导人论坛、民间论坛等重要人文交流机制和平台陆续创立,中非双方在文化、教育、新闻领域合作全面开花,青年、妇女、民间组织和学术机构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在非洲设立多个文化中心,并创办了61所孔子学院和48个孔子课堂,越来越多非洲青年选择来华留学深造,每年上万名非洲朋友来华参加中短期研修培训。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非洲国家已达34个,非洲已成为中国公民新的出境旅游热点。
中非友好有着数不胜数的生动故事:2010年中国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后,刚果共和国向灾区捐建了一所小学,萨苏总统亲自将其命名为“中刚友谊小学”。2011年,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斯瓦希里语版在坦桑尼亚热播,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中国援非医疗队员不畏艰苦,累计赴非超2万人次,医治病患2亿多人次,成为当地广受欢迎的“白衣使者”。2014年,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暴发大规模埃博拉疫情,1000多人次中方卫生专家和医护人员前往疫区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保障,成为“最美的逆行者”。
合作新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冲击。在中国抗疫斗争的艰难时刻,非洲国家、非盟等地区组织和非洲各界挺身而出,50多位非洲领导人向中国送来慰问,非洲各国和社会各界筹款捐物,给予中方有力的支持和声援。非洲疫情暴发后,中方率先驰援,多批次向所有非洲国家和非盟提供了大量紧缺抗疫物资,积极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专家组,同非方举办专家视频会议,毫无保留地分享抗疫经验。
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13位非洲国家领导人以及非盟委员会主席出席,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作为特邀嘉宾与会。中非领导人在线上相聚,共商团结抗疫大计,共叙中非兄弟情谊。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并将合作重点向健康卫生、复工复产、改善民生领域倾斜。
峰会以来,中非双方以“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为主线加强合作。中国政府与非盟签署了援建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协议,正在抓紧进行开工准备。中方全力以赴推进疫苗研发,并同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国家开展疫苗合作,中方将信守承诺,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率先惠及非洲国家。除了向非洲国家提供急需的防疫物资、检测试剂和医疗产品外,中方还着眼帮助非洲提升自主防控能力,促进非洲本地医疗产品的可及性。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多国建设了口罩生产工厂和病毒检测实验室,中国同埃塞俄比亚合作的核酸检测试剂工厂将于近期在亚的斯亚贝巴落地投产。中非其他领域的经贸合作也未因疫情中止,1100多个合作项目坚持运行,1-4月中国对非投资逆势增长4.4%,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超800亿美元。中方积极响应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已同十多个非洲国家达成缓债协议,努力帮助非洲国家减轻债务负担。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中非双方将开展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共同回顾20年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2021年新一届论坛会议将召开,对中非关系发展作出新的规划。“后疫情时代”的中非合作将更加重视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更加注重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本地化生产,为非洲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非洲制造业发展,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我们将继续深耕基础设施、生产制造等传统优势领域,并积极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5G通讯、智慧城市等新领域拓展新的合作空间。中方重视非洲国家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关切,愿同非方一道采取行动,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我们还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论坛机制,共同探索推动论坛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手段,不断壮大中非合作的集体影响,推动中非合作在国际对非合作中发挥示范作用,为维护多边主义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作出更大贡献。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不久前在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坚决捍卫多边主义,维护人类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非双方需要顺应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主题,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戮力同心,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结伴前行,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非合作论坛必将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撑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