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梅兆荣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会长


  全球治理关系到国际秩序问题。世界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世界正进入一个格局重组、秩序调整的重要时期。从中国的视角看,当今世界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特别是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紧迫任务。不同国家从各自的价值体系、历史经验和利益处境出发,对全球秩序怀有各自设想和蓝图。
  从历史上看,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之日起,西方一直主导着现代国际秩序的话语权。特别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是二战结束后在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主导下形成的。但战后70多年来,一大批原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已成为政治上独立的主权国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已群体性崛起,成为全球经济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此情况下,国际秩序作为上层建筑也必须变革,才能适应国际关系和谐发展和促进人类进步的需要。而现行国际秩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和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代表性不足。现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集中代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无论在国际事务中或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都严重不足,其利益和诉求不能得到有效维护。而这些国家的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三,他们的声音和权益长期不能得到充分听取和有力维护,这样的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就会不可持续。
  二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公正性、合理性不足。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急剧上升,重要原因之一是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虽也推动了资源的自由配置,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贫富悬殊和发展失衡,社会向两极分化。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反全球化和保护主义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真正的出路是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建立新的秩序以使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方向发展。
  三是现行秩序的有效性不足。当今世界发展中的另一个突出现象,是跨国的全球性挑战增多,包括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单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既不能独善其身,也难以单独成功应对,而必须借助国际合作。
  一句话,不改革现有秩序就不能有效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挑战。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
  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仅有必要,也是可能的。实际上,这些年来为此所作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某些积极进展,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即是一例。尽管特朗普宣布退出该协定,但绝大多数国家坚持执行该协定。2016年联合国通过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现了正义、包容、普惠、平等、可持续等重要原则,是继千年发展目标后在发展领域推动建立新秩序的又一重要成果。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正式批准2010年份额及治理改革方案,也标志着国际社会已深刻认识到国际组织、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推行改革的必要。
  中国主张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但不是推倒一切、另起炉灶,而应是现有体系的改革、健全和完善。新秩序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质上是利益的调整过程,不可能没有阻力,要有决心、信心、耐心和恒心。
  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似应集中做好三件事:

  一是必须转变旧观念、梳理新理念。要坚决摒弃冷战思维、零和游戏和丛林法则,建立合作共赢、同舟共济、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新理念。

  二是必须改革旧机制、建立新机制。原有的国际组织、国际机构、国际机制和国际平台在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必须进行改革。这就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扩大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同时有必要成立一些新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建立的亚投行,不是要取代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而是补充其不足,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例子。
  三是要修改旧规则、制订新规则。规则制定体现意志和利益,难免会有博弈和斗争。这是一个复杂而费劲的工作,但意义重大。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多,中共十九大为中国外交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理念和举措,并规定中国的外交一方面要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更加积极地为世界作出贡献,特别是在涉及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要更多地发声并提出中国的方案。十九大还确定了中国外交的两个总目标,即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走出一条有别于旧关系的新路子,其核心内容是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就是不干涉别国内政和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公平公正,就是摒弃丛林法则。合作共赢,就是抛弃零和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是: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上的人来自不同文化、种族、宗教和社会制度,他们必须建立同舟共济、相互依存的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就是共同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五点也是中国国内建设“五位一体”思想的延伸和扩展。可以说,这也是解决全球性挑战的中国方案。这两个外交总目标反映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永不称霸。基于这些理念,中国坚持结伴而不结盟的政策,即建立伙伴关系而不谋求结盟。亦基于这些新思想,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平台,重点是发展基础设施,通过连接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可能,实现共同繁荣。为此,中国从一开始就宣布“一带一路”建设实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公共产品,是中国的倡议,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