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征程七十载 共创新时代

——写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


孙霖江  外交部欧亚司司长


  2019年的中俄关系,最引人瞩目的关键词非“70”莫属。今年是新中国70岁华诞,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在不久前发布的“一带一路”五通指数有关报告中,俄罗斯成为测评的9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与中国联通指数最高的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个领域的综合指数远超各国平均值。“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组数据是当前中俄关系高水平的生动体现,也是70年风雨兼程、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的两国关系应有之义。站在今天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透过历史的多棱镜,回顾中俄关系70年来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两国关系的重要意义,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其展现出的无限活力和巨大潜力,从而对中俄关系的美好明天充满信心和期许。

一、历史的转变

  苏联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俄罗斯是中国唯一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中俄关系也走过70年风雨历程,日臻成熟,历久弥新,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

  从集团政治走向新型大国关系。新中国成立伊始,在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下,中国确立“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将发展同苏联及广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作为外交优先方向。中苏签署《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逐渐由结盟转为对抗。苏联解体后,双方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经过不懈摸索和实践,逐步建立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大国关系。中俄1992年“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宣布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1年升级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两国关系“四连跳”。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高水平、大发展的新时代。

  从意识形态之争走向发展战略对接。上世纪60年代,受两国国内和国际环境多重因素影响,中苏就如何发展社会主义产生分歧,展开激烈论战。意识形态之争成为中苏关系最终破裂的导火索。中苏关系正常化至中俄关系此后发展历程中,双方充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充分尊重彼此发展模式、理念,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积极寻求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对接。2015年,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达成“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战略共识,标志着双方发展战略全面对接。当前,双方对接合作积极推进,中方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经贸合作协定并制定对接合作项目清单、中俄积极开展“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可研都成为重要早期成果。两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为实现更加紧密的利益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单向援助走向互利合作。上世纪50年代起,苏联通过提供贷款、援建重点项目、选派专家等举措,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无私援助,也为新中国初步建立工业化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苏联解体后,中俄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双方1996年建立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设能源、投资、人文、经贸、地方等副总理级合作委员会及各领域合作分委会、工作组,统筹协调双方务实合作。中俄原油管道、东线天然气管道、远程宽体客机、核领域合作等战略性大项目相继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科技、金融、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多点开花、广结硕果,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二、实践的检验

  纵观70年历史巨变,特别是回顾近30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两国关系之所以能够不断实现蜕变和飞跃,得益于双方共同秉持一系列经过实践充分检验的基本原则,并通过签署的多项重要双边文件确定下来,一以贯之,推动两国关系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实现新的提升。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原则。1989年,邓小平同志和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举行历史性会晤,达成“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重要共识。双方一致表示,过去的事过去了,重点在于向前看,要为发展两国关系多做实事。这次会晤展现了两国领导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远见,正式结束了中苏长达20余年的紧张对峙,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为日后中俄关系顺利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正是由于双方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才能准确把握两国关系的本质和全局,客观分析两国在国际格局演变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实践中俄关系的发展道路。正是由于树立了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双方才能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明晰、毫无争议地划定了4300多公里共同边界,使之成为两国友好合作的纽带。“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原则对于今天双方正确看待和处理历史问题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睦邻友好原则。1992年12月,双方签署《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首次提出睦邻友好原则。2001年, 双方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思想和原则,以及双方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坚定意愿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为指导新世纪中俄关系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双方在1994年9月的《中俄联合声明》中确认,两国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这是在总结中苏关系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确定的重要方针。双方都深刻意识到,对于中俄这样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和邻国,无论结盟还是对抗,都不符合两国根本和长远利益,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不具有可持续性。实践证明,中俄建立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国家关系模式具有长久生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典范,也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有益实践。

  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双方在1992年12月《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和1994年9月《中俄联合声明》中确定了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原则;进入21世纪后,合作共赢原则成为指导两国开展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基本遵循。双方本着以上原则积极鼓励和推动各领域合作,相互照顾和考虑对方关切,不断深化全方位合作,做大共同利益蛋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让世界分享中俄合作带来的巨大红利。

  战略协作原则。双方1996年4月发表《中俄联合声明》,确定了两国关系中的战略协作原则。这是中俄关系不同于其他国家关系的最主要特征。“战略”体现了两国关系的长期性、稳定性、全局性,“协作”体现了双方合作的系统性、协同性、互补性,体现了真朋友、好伙伴之间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共同追求。这一原则也指导中俄在国际事务中开展密切有效协作,中俄国际战略协作成为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的压舱石。

三、新常态下的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对俄关系;2012年普京总统复任总统后,一如既往将发展对华关系置于俄罗斯外交优先方向。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和统筹擘画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高水平运行成为中俄关系的新常态,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新突破。

  ——元首战略引领为中俄关系掌舵定向。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就任国家主席后,选择俄罗斯作为首次出访的首站,2014年2月连续第二年将俄罗斯作为年度首访国,凸显了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的明确定位。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自2013年以来27次会晤,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和深厚的个人友谊。去年6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向他授予中国首枚对外最高等级国家荣誉勋章——“友谊勋章”;2017年7月习近平访俄期间,普京总统向习主席授予俄罗斯国家最高荣誉勋章“圣安德烈勋章”,充分体现了两国关系的特殊性和两国元首的深厚友谊。此外,温馨的巴厘岛生日会,乘高铁话友谊促合作,共同观看青少年冰球友谊赛,一道制作和品尝两国传统美食……6年来,两国元首交往创下许许多多个第一次,留下段段佳话、帧帧亮点,会晤议题涵盖双边关系和国际形势方方面面,涉及的深度、广度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共识都令人由衷感叹和钦佩。在两位大国领袖的亲自掌舵领航下,中俄关系的巨轮扬帆向前,不断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全面互利合作是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2018年,中俄双边经贸额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增速在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中位列榜首。中国作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进口来源国和出口目的地国地位稳固,俄罗斯稳居中国最大的原油、电力进口来源国。中俄原油管道复线成为迄今对中国供应能源规模最大、安全最具保障的能源战略通道。亚马尔液化气项目开创了双方北极地区能源合作的先河。核领域一揽子合作文件是两国合作规模最大的一揽子核能合作项目。除国企和大项目外,双方民营和中小企业合作愈加活跃,华为、阿里巴巴等大量“中国品牌”走进寻常俄罗斯人的生活,为老百姓带来方便和实惠。可以说,经过几十年发展和经营,中俄务实合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极大丰富和扩展,“高大上”和“接地气”交相融合,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促进民心相通是中俄人文合作的不变初心。成立于2000年的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是中国首个副总理级对外人文合作机制,双方1997年即成立了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作为统筹两国民间交往的主渠道。两国自2006年起开创性举办大型国家级人文交流主题年活动,国家年、语言年、青年友好交流年、旅游年、媒体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等极大推动了两国各领域人文交流合作,促进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与友谊。目前,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入境旅游第一大客源国,仅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就有约10万名中国球迷和游客赴俄观赛旅游。中俄首所合办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17年正式开学并面向社会招生,未来办学规模将达到5000人以上。中国在俄国内民调中稳居“最友好国家”行列,“汉语热”在俄持续升温,汉语成为俄高考科目。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印象不再止于套娃、伏特加和《喀秋莎》,吃俄餐、追俄剧、听俄语歌曲、去俄罗斯旅游成为新的潮流和时尚,综艺节目中的俄罗斯元素比比皆是。在两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心中,彼此国家都成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魅力国度,中俄这一对儿老邻居的邻里情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捍卫公平正义是中俄国际协作的责任担当。中俄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流砥柱和促进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建设性力量。中俄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内密切协作,共同创建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俄印、中俄蒙等新兴合作机制。两国合力推动伊朗核、朝鲜半岛、叙利亚、阿富汗等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进程,主张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自90年代以来,两国元首共发表5份专门阐述对国际形势或重大国际问题看法的联合声明,就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反导问题、维护战略稳定、信息网络空间发展等当前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重要问题专门发表联合声明,体现了两个负责任大国对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责任坚守和胸怀担当。

四、新时代的新征程

  步入2019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进程齐头并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前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霸凌主义、保护主义和单边行径抬头,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蔓延,国际社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共同问题和挑战。
  
  在世界迎来“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已历经七十年风雨的中俄关系将如何发展?双方共同给出了明确坚定的答案。根据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双方将继续恪守“四个相互坚定支持”的共识,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的努力,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发展振兴,坚定支持对方把自己的事办好。继续秉持“三个不变”的原则,坚持巩固和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致力实现两国共同发展振兴,携手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和世界和平稳定。我们期待并相信,迈入新时代的中俄关系,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展现新气象,释放新活力,实现新作为。

  ——加强沟通,巩固互信。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的高水平,牢固的互信是基石。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关系越好越是要加强沟通,越是要精心呵护、持续巩固彼此信任。今年,两国元首将继续保持密切交往。普京总统将来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还将一如既往在重要多边场合交往。两国总理定期会晤、议会合作委员会,以及各领域高级别交往机制都将保持顺畅运转。相信双方将继续利用领导人交往机制和完备的合作平台,特别是以元首交往为战略引领,就治国理政、发展战略等重大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加深对彼此国家发展道路和理念的了解和认同,加大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力度,强基固本、增信释疑,推动两国互信持续迈上更高水平。

  ——拓展合作,深化交融。双方将继续根据两国元首达成的“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共识,以大项目合作为龙头,推动资源、资金、技术、人力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加优化的配置和对接,带动各领域合作齐头并进。一方面要全力保障两国能源资源、航空航天、互联互通等领域现有战略性大项目按计划推进;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金融、科技、农业、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潜力,鼓励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更多参与两国合作,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合作体系。双方还将推动合作向上中下游一体化、联制联产联销一条龙方向发展,实现更紧密的利益融合,同时更加注重合作的独立性,发掘内生动力,确保两国合作不受第三方影响。

  ——传承友好,久久为功。两国人民毗邻而居,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和悠久的交往历史,这是双方共同的财富。今年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步入第20个年头,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进入收官之年。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同时充分发挥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民间交往主渠道作用,推动两国人文合作和民间交往走深走实,真正做到下基层、接地气、入民心。双方还将下大力气加强两国青少年交往,增加互派留学生名额,扩大汉语和俄语教学辐射范围,传递两国世代友好的接力棒。此外,双方将鼓励两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交流,大力宣介中俄关系和各领域合作成果,在两国国内和国际社会讲好中俄故事。两国有关部门也将从政策层面拿出更多实际举措,为民众往来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大便利。

  ——密切协作,不辱使命。人类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中俄作为世界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解决所有世界性的问题都离不开中俄的共同努力。双方将继续致力于捍卫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行径、霸凌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团结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努力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内发挥更大积极作用,就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加强协作,推动各方消弭分歧、凝聚共识。坚持不懈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提出更多“中俄方案”,贡献更多中俄智慧。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建交70年,既是双方回望过去的总结提升之年,也是迈入新时代的开篇起步之载。相信未来中俄将继续携手努力,并肩前行,开创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新时代,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