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杨洁篪
——在第七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8年7月14日,清华大学
杨洁篪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很高兴来到水清木华、钟灵毓秀的清华大学出席第七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感谢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为成功举办前六届论坛和顺利召开本届论坛所作努力。首先,我对本届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致以诚挚问候。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世界和平论坛创立7年来,中外各界人士围绕重大国际安全议题深入研讨,共商合作大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了宝贵智慧和力量。本届论坛以“构建安全共同体:平等、公平、正义”为主题,符合世界大势和各国共同期待。众多世界知名的政要精英和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交流探讨,将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寻找新思路、探索新办法、作出新贡献。
最近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外交将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回望沧桑历史,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延续40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更加成为国之所向,民之所归。
另一方面,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可测的因素在增多,世界格局正处于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冷战思维、强权政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阴霾不散,地区动荡、恐怖主义、气候变化、难民潮等风险挑战层出不穷,经济金融和发展鸿沟问题日益突出,世界范围内安全挑战更加复杂严峻。
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下,国际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出现新变化:
一是安全问题的联动性更加突出。安全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传导更加迅速。一个看似简单的安全问题,往往并不能简单对待,各种因素“剪不断,理还乱”,“按下葫芦浮起瓢”,单纯靠一种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就可能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恐怖主义的滋生蔓延就是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典型例子。
二是安全问题的跨国性更加突出。世界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安全问题已经远远超越一国一域。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短板都可能导致外部风险大量涌入,形成安全风险洼地;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又可能外溢成为区域甚至全球性安全问题。各国可谓安危与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来实现所谓的绝对安全。
三是安全问题的危害性更加突出。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背景下,安全问题的破坏性被催化放大,波及范围从草根到精英,从单领域到多领域,从一地到全球,深刻影响世界的方方面面。延宕7年的叙利亚战争已造成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和巨额经济损失。网络、深海、极地、外空等新疆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当今发展与繁荣,还影响人类子孙后代的福祉。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各方都在苦苦思索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良方,提供了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担当。中国主张,各国应该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我们应该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处理国际安全问题时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以平等互信促安全。平等相待、增进互信是基本前提。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侵害他国正当权益。要坚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坚持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坚持坦诚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
第二,以合作共赢促安全。友好合作、互利共赢是根本途径。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自身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面临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要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以合作谋和平、促安全,努力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安全之路。妥善解决矛盾分歧,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要树立综合安全、共同安全新理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既解决当前问题,又统筹应对潜在风险。各国要进一步加强在反对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潮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
第三,以公平正义促安全。公平合理、公道正义是重要的价值准则。当今世界,公平赤字依然存在,公道正义远未实现。要坚持以公道为念、以正义为基,致力于建设公平公正的美好世界,为世界和平注入更多正能量。坚决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观念,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共同应对各类安全挑战。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四,以改革创新促安全。勇于变革、开拓创新是关键手段。当前,全球各类安全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层出不穷,现行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有很多需改善的地方。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安全理念与合作方式,努力为解决老问题寻找新答案,为解决新问题寻找好答案,不断破解人类面临的安全困境。坚持开拓创新,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第五,以可持续发展促安全。共同发展、共享繁荣是重要保障。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当今世界的许多冲突和动荡,究其根源都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全球性挑战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权应由各国人民共有共享,实现发展权既是各国的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义务。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占80%以上,要坚持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发展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不要把发展问题政治化。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繁荣,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
中国人讲求“知行合一”。中国不仅是世界和平与安全理念的倡导者和提供者,也是积极的践行者和建设者。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尽己所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的发展有力拉动了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中国巨大的消费和投资空间为全球创造了更多就业。2017年,中国在全球货物贸易进口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0.2%和12.8%,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为世界各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机遇。中国稳步解决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让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推进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广阔前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来自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与会,盛况空前。5年来,“一带一路”已经日益从愿景变成现实,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型,沿线产业合作形成势头,各国政策协调日益增强,沿线民众不断从合作中得到实惠。5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投资累计超过7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事实证明,“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成果提供了新机遇,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创造了新条件,为地区人民谋福祉带来了新希望,成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中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无私援助。中国通过优惠贷款、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建立民生改善项目等形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致富。积极参加各种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中国率先驰援非洲埃博拉疫区及周边国家,关键时刻为非洲国家雪中送炭,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中国成立了国际发展合作署,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援外工作,更好地为国际发展事业作贡献。今天,成千上万的中国工程师、企业家和技术人员正奋斗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广阔的土地上,帮助他们勤劳致富、改变命运。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中国在朝核、伊朗核、叙利亚、阿富汗、中东等热点问题解决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近来,朝鲜半岛形势出现缓和,半岛核问题正在朝着政治解决的方向前进。这一局面来之不易,需要各方倍加珍惜。同时,半岛核问题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各方相向而行,坚持不懈作出努力。中国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半岛和平稳定、坚持对话协商解决半岛核问题,愿同有关各方一道,继续致力于推进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为早日实现半岛持久和平作出努力和贡献。在伊朗核问题上,中方主张所有各方从长远和大局出发,坚持伊朗核问题政治外交解决方向,妥善管控分歧,共同维护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尽快回到继续执行全面协议的正确轨道上来。在叙利亚问题上,中方主张叙利亚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应当得到维护和尊重,叙利亚国家未来应该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在阿富汗问题上,中国积极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支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包容性政治和解进程。在中东问题上,中方衷心希望中东尽快恢复和平稳定,通过政治途径找到符合地区实际、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维护当事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联合国主渠道作用,尊重地区国家的正当诉求。
中国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等重大行动。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累计派出维和人员3.7万余人次,先后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积极参与反恐、打击海盗等国际合作,中国军舰连续10年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先后为6000多艘船舶安全护航。中国深入参与反恐禁毒、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国际合作。中国成功举办亚信上海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为地区安全机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实践证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3亿多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繁荣的世界梦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将始终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使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和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外交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和平发展而不是扩张掠夺。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放弃自身正当权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要一起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国家都不要幻想可以随意损害中国利益。
近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威胁全球经济增长,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担忧,遭到普遍反对。中方一贯反对单边主义,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主张理性处理贸易关系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贸易战不会有赢家,只会给大家造成损失。我们不希望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情况下,中方理所当然作出必要反击。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坚定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中国将始终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和其他国家共同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将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明年中国将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们愿同各国一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行稳致远,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转化为双赢多赢共赢的成果。中国将把“一带一路”建设同改革开放紧密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深化全面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未来15年,中国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发展将更加全面,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吸收2万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2万亿美元。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将为各方开展合作搭建新平台。
中国将始终以公平正义为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主张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倡导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全球治理的好处。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改革完善,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坚决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对网络、深海、极地、外空等新兴领域,我们主张各国共同建立新机制、制定新规则,打造合作共赢的新平台。中国将继续为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将始终致力于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将继续扩大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大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将继续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愿与其他大国加强对话、增进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与繁荣。
中国始终把周边邻国视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维护和平稳定的真诚朋友。我们将继续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共同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真诚伙伴。中国将继续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提质升级,不断深化团结互信、共同发展、亲近交融的良好关系。
中国将始终以开放包容为遵循,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我们要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强大动力,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青年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清华大学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念,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全球50个国家的28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领军人才。目前,来自128个国家的3500多名国际学生在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大学为增进各国青年相互理解和友谊、促进中国与世界友好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人类社会和平安全的未来无比光明,但前方的道路不会平坦,美好的前景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去开拓。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人类和平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