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中东的热点问题与中国的中东外交

宫小生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战略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同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已探明石油储量742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61.5%,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8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42%,历来是大国角逐之地。2011年以来,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地区格局深刻变化,许多专家认为,中东正在发生自一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将重塑地区政治版图,并严重影响全球安全和稳定。在中东地区形势的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地区的热点问题的走向和恐怖主义的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中心。

  长期以来,中东的多个热点问题与民族、宗教、教派、地缘及域外大国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成为影响地区安全与稳定最突出的问题。一些热点虽然出现新的变化,但政治解决之路并不容易。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取得突破,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大力推动重启巴以和谈,并将提出新的“中东和平计划”,中东和平进程如何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期待。叙利亚问题日内瓦和谈和阿斯塔纳对话会双轨并进,各方对政治解决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上升。也门、利比亚局势虽然依旧僵持,但各方普遍认同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伊拉克反恐战事持续取得进展,但库尔德地区独立公投又引发人们担心地区更广泛新动荡的风险上升。海湾国家与卡塔尔断交危机深刻冲击海合会的内部团结,打破僵局到解决分歧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中东的这些热点问题不解决,中东不安稳,世界难太平。当前,中东形势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突出,中东动荡不仅影响地区国家,也殃及周边地区,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构成冲击。

  恐怖和难民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依然严峻,是影响地区形势发展并引起国际广泛忧虑的另一个突出因素。在国际社会密集、强力打击下,“伊斯兰国”由盛而衰,作为“建政”实体走到了穷途末路,大势已去。但其残余仍在负隅顽抗,并谋求向北非、中亚、南亚和欧美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转移,更多瞄准软目标下手,以期最大限度制造恐怖威慑效应,成为威胁国际安全的流动祸水。各种宗教激进极端势力扩散威胁依然存在,国际反恐旷日持久,难以速决。长期的动乱使中东日益成为全球难民的主要输出地,据估计,目前中东地区流离失所者接近1200万人,是2005年的5倍。地区总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8%,但来自本地区的难民人数却占世界难民总数的50%以上,大量难民涌向周边国家和欧洲,影响了相关国家的稳定。

  在动荡的形势下,中东地区许多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发展失衡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内乱,而内乱和社会动荡又使发展更加困难,探索新路步履艰难,一些国家推进改革的过程并不平坦,“由乱而治”将需要很长时间。但求稳求治已成为地区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地区经济正在向恢复的方向发展,地区平均经济增长率由2015年的0.94%增加到2016年的2.58%,2017年达到了4.17%,高于全球平均增长水平(3.5%)。但同时,地区平均失业率达12.73%,平均外债占GDP比重达49.57%,平均通货膨胀率达9.3%,发展过程仍然任重道远。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是地区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而紧迫的任务。

  中国政府一贯认为,中国的安全和发展与世界的安全和发展息息相关,中国与中东地区所有的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保持友好合作。2016年中国同地区国家双边贸易额2283.9亿美元,自中东进口原油1.9亿吨,约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50%。因此,中国高度关注中东特别是热点形势的发展,高度关注地区许多国家面临的严峻的安全风险,真诚地希望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坚决支持通过谈判和对话政治解决中东的热点问题。为推动中东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2002年,中国专门设立中东问题特使,2016年又设立了叙利亚问题特使,就有关热点问题在有关各方间斡旋调解,受到了地区国家的广泛欢迎。

  中国的中东外交超越中东纷繁乱局,坚持公道和正义,主张通过谈判和政治对话解决冲突和争端,积极推动与中东地区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以发展促和平,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作用。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阿盟总部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不找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的“三不原则”,为中国的中东外交确立了中东治理的合作者这样一种的全新大国形象,进一步开创了中国中东外交的新局面,展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

  中国的中东外交坚定不移地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秉持公道正义,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但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不等于无所作为,相反,中国积极主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地区争端,对推动有关各方寻求谈判政治解决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中国与国际社会站在一起,支持中东和平进程,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再次接待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访华,提出中方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第一,坚定推进以“两国方案”为基础的政治解决;第二,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第三,进一步协调国际社会的努力,壮大促和合力;第四,综合施策,以发展促进和平。在叙利亚问题上,中方强调政治对话是根本之道,坚持维护国际公理法治,先后提出“六点主张”、“四点倡议”、“五个坚持”和“四步走”等思路和举措,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叙危机重回政治解决轨道。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六国机制成员,一贯采取客观、公正和负责任的立场,呼吁各方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维护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推动伊核问题政治外交解决进程,为全面协议的达成和顺利执行作出了积极贡献。卡塔尔断交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先后接待阿联酋国务大臣、卡塔尔外交大臣访华,深入了解当事方立场,并提出三点主张。中国还向涉巴勒斯坦、叙利亚、也门等热点问题有关国家提供人道援助,帮助地区国家缓解人道危机。

  中国在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中坚定支持发挥联合国作用,积极参与中东维和机制,积极参与联合国在中东地区的维和行动。中方加入了联合国维和待命机制,建立了8000人的维和待命部队。中国在中东地区参与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包括耶路撒冷的“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黎巴嫩的“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苏丹的“联合国苏丹特派团”、“联合国—非盟达尔富尔混合特派团”,以及西撒哈拉的“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等。

  中国的中东外交有原则,有主张,有思路,有行动。近年来,中国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促和平”理念,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为中东发展和治理提出了中国思路和方案。2004年,中阿双方成立中阿合作论坛,成为新时期双方加强集体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双方并于2010年确立了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习主席2014年出席论坛第六届部长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引领中阿关系发展和论坛建设,开辟“1+2+3”合作新格局的倡议,从战略、机制层面为中阿集体合作标定方向。2016年1月,习主席在阿盟总部发表重要演讲,面向中东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理念,强调中国要做“地区和平建设者、发展推动者、工业化助推者、稳定支持者和民心交融合作伙伴”,宣布“促进稳定、创新合作、产能对接、增进友好”四大行动计划,强调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

  中国倡导的“发展优先”理念,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双方深化合作的总框架,符合中东国家意愿和关注点,有助于构建和谐与稳定的新中东,得到越来越多地区国家的认可。5年来,中国同8个地区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同5个地区国家签署产能合作文件或协议,10个地区国家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中国同地区合作双多边齐头并进,从油气、贸易、工程承包传统合作向全方位复合型合作迈进。中方还正在积极推进沙特吉赞中国产业集聚区、阿曼杜库姆中国产业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我们希望通过参与阿拉伯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建设,更好地支持阿拉伯经济多元化战略。

  中国积极主张并大力推动加强与中东国家的文明对话,倡导民心相通。习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推动民心相通,既可以为各国务实合作夯实社会根基,也可以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注入动力,并进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条件。实施增进友好“百千万”工程,即开展100部中阿典籍互译;邀请100名专家学者互访;提供1000个阿拉伯青年领袖培训名额,邀请1500名阿拉伯政党领导人来华考察;提供1万个奖学金名额和1万个培训名额,落实1万名中阿艺术家互访。今年4月,由外交部、教育部、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将进一步加强中阿双方的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和相互借鉴。今年8月,中阿合作论坛“中阿文明对话暨去极端化圆桌会议”在成都召开,中阿双方达成多项共识,并一致强调在尊重不同文明的平等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开展文明对话,倡导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和而不同。中国外交部和教育部还联合设立了“中阿翻译联合培养计划”,旨在为阿拉伯国家培养高层次中阿翻译人才,其他有关互访、培训等也均在有序开展。

  当前,中东仍未摆脱战争和动乱之苦,化解分歧,破解难题,加快发展是地区人民的普遍向往,地区国家也更加期待中国为地区稳定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中东日益紧密地融入中国外交和发展战略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高度凝练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也向包括中东地区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亮明了中国希望与各国共同努力的大方向。习近平主席指出,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的中国中东外交将为地区问题早日解决贡献中国方案,为地区国家探索发展路径提供中国思路,为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创造发展机遇,为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东方智慧。中国的中东外交能够也必将在中东和平进程推进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