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往来 当前位置: 首页>友好往来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9届会议视频边会“基于国情的民主模式与中国的实践,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民主治理模式的权利”成功举行
2022年3月23日,中国联合国协会(联协)主办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9届会议视频边会,主题为“基于国情的民主模式与中国的实践,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民主治理模式的权利”。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兼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王超致开幕辞,联协副会长兼总干事胡文丽主持会议并作总结发言。巴基斯坦前外交部常务秘书里亚兹·霍哈尔,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共同创始人、理事长许庆琦,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副教授马科斯·科尔德罗·皮雷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美国广播公司前副总裁哈维·佐丁,华盛顿和平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前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高级专业职员克利福德·克雷柯夫,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冯颜利,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刘东超,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室主任孙应帅,“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始人兼主席、原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助理何建宗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王超会长表示,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但民主实践是丰富多样的。世界上没有哪一套民主制度是完美的,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一国选择什么样的民主形式和民主道路取决于其自身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历史环境。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民主进程的发展都有其历史性和民族性,都有自身独特价值。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应该以实践效果和人民感受为衡量标准,而不是由外部少数人来指手画脚。国际社会应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就民主问题进行交流对话,共同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王超会长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生动实践。它不仅凝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还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对民主价值的探索实践,拓展和创新了对民主的理解和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政治文明,为其他国家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借鉴、注入信心,是中国对世界民主理论和民主政治的新贡献。
与会人员表示,民主是一个有历史范畴的概念,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条件密切相关,且至今仍在探索完善之中。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模板,每个国家都有权自主选择和制定适合自身的政权组织形式、治理运行方式。促进民主应以尊重各国主权和不干涉内政为原则。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式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保证了各界各阶层人民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决策,契合中国社会实际,因此更具有广泛代表性并充满活力。中国在发展、减贫、人权、抗疫等方面取得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在发展民主和促进人权方面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者。
西式民主远非不可超越的圭臬。现代西方民主制度从确立之初就将政治权利与财富阶层等特定人群挂钩,不断暴露出代表性不足、代表权分配不公、加剧分裂、议而不决、多数通吃、金钱政治等内在缺陷。将选举政治、党派政治等同于民主是在过分简化民主定义,垄断民主定义并通过政权颠覆等手段将西式民主制度强加于别国的做法极大破坏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搞意识形态对立是政治操弄。所谓“民主”和“威权”的对立是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的延续,旨在人为划分对立集团,极大破坏人类共同利益,注定没有出路。应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联合国倡导包容精神,维护多元文化和体制,应始终成为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核心。为此应持续推动联合国改革,促进其在尊重差异、促进公平正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