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在新起点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张军
外交部部长助理


  今年4月底,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并全程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等重大主张,推动各方就完善合作理念、强化合作机制、推进务实合作达成积极共识,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回顾6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实践,把握住了世界发展大势,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各国共同发展的普遍愿望,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了新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了新动力。“一带一路”已经发展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定能够不断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一、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实践

  思想来自于实践,又反过来对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南。“一带一路”倡议在短时间内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取得重大进展,正是因为它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关于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把握住了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规律,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支持。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抓住历史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以史为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从古代丝绸之路中寻找应对当今世界风险和挑战的办法。在这条古代大通道上,中国的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广为流传,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以及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这既是中国的历史遗产,也是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习近平主席把“一带一路”传承的这种古代丝绸之路精神概括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一脉相承,并写入了第二届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

  “一带一路”源于历史,面向未来,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东方智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共商共建共享是合作的“黄金法则”,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合作的五大支柱。习主席多次强调,“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封闭的小圈子;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搞零和游戏。我们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设各国互联互通的桥梁,而不是搭起相互隔绝的高墙,更不会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阻碍其他国家发展的基础之上。第二届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公报中提出“打造繁荣与和平世界的共同命运”,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在共建“一带一路”长远目标方面的共识和愿景。

  我记得有一位外国政要在第二届高峰论坛期间表示,“一带一路”让不同大陆上本来无法交流的人民建立起联系,鼓励大家相互理解、互学互鉴,这是习主席和中国政府的巨大成就;中国尊重和欣赏小国,没有傲慢与偏见,我们在高峰论坛上充分感受到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气氛。这一发言得到各方广泛呼应,生动反映出共建“一带一路”所体现的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上得人心、惠天下。正因如此,目前已经有136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39位外方领导人、150个国家和92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第二届高峰论坛。各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共建“一带一路”、向中国理念、中国倡议投下了赞成票和支持票。

二、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繁荣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致力于把中国发展同各国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发展梦想结合起来,是中国与世界携手高质量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我们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越来越需要世界,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需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用更强有力的举措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需要在更大空间内深化对外开放。应运而生的“一带一路”合作,恰恰发挥了这样的平台作用。我国通过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同频共振,既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为外国企业在华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第二届高峰论坛期间举行的企业家大会上,中外企业达成了价值640多亿美元的商业合作协议。“一带一路”正助力中国建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升级版”。

  共建“一带一路”为多边主义注入正能量。当前,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冲击国际秩序,冲击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也冲击国际公平正义。世界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一带一路”展示了中国作为大国的使命和担当。“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开放、包容、透明,不搞排他小圈子,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国家参与,诠释了多边主义的深刻内涵。高峰论坛期间,各方在诸多领域建立“一带一路”多边对话合作平台,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践行多边主义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中。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受到高度评价。“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好伙伴越来越多,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各方维护多边主义的普遍愿望。

  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更大空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始终是国际社会共同使命。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纷纷提出将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新增长点。习近平主席率先提出实现联动发展的主张。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主线,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挖掘经济增长潜力,用联动推动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把国际共识转化为了务实行动。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有的内陆国有了出海口,有的国家建起了第一条铁路、第一条高速公路,有的国家首次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设备等产业,让这些国家能够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情况表明,中巴经济走廊、中欧班列、中泰铁路、中老铁路等项目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1-2.2%,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一些国际机构研究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将为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至少贡献0.1%。第二届高峰论坛期间,各方对“一带一路”最多的评价就是这是一条“机遇之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明确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不能错过的重大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助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始终以此为目标,聚焦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五通”与2030年议程的17项目标高度契合。“一带一路”与2030年议程对接,有利于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和饥饿、促进工业化和推动绿色发展,实现2030年议程中“不让任何人掉队”的目标。“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济走廊和贸易大通道建设降低了国际贸易成本,本身也是联合国“国际贸易促进发展”议程的具体实践。第二届高峰论坛论坛期间举行的圆桌峰会专门将落实2030年议程作为重要议题,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特别强调了对2030年议程的支持,中方与联合国有关机构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为这一重要议程的落实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共建“一带一路”是长期的事业,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过去6年,共建“一带一路”绘就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大写意”,下一步的重点是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行稳致远。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核心要义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开放、绿色、廉洁,坚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这“三个坚持”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升华,是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延伸,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写入了第二届高峰论坛联合公报,成为下阶段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指导原则。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推动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这里面既包括对接各方互联互通倡议和规划,加强政策协调,形成合力,也包括推动具体领域合作,共同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物流贸易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这种伙伴关系必须建立在各国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支持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支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一带一路”目前已经同联合国、东盟、非盟、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规划对接,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蒙古“发展之路”、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等国别倡议对接,以此为基础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前景可期。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推动各国联动发展。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可以让更多的“陆锁国”变成“陆联国”,让更多发展中国家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并从中受益。中欧班列联通亚欧大陆100多座城市,被誉为连接亚欧各国市场的“钢铁驼队”,下一步将同陆海新通道对接起来。目前,哈萨克斯坦的小麦通过铁海联运抵达东南亚,中国重庆至印尼雅加达的货物专列只需2天就可抵达对方市场,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使两地交通时间从7天压缩为12个小时。这样的成功故事将越来越多。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导向、民生导向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应有之义。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82个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近30万个就业岗位,蒙内铁路施工期间当地员工占比超过90%,巴基斯坦解决了全国电力短缺问题,这些都是“一带一路”改善民生福祉的生动体现。第二届高峰论坛期间,各方围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智库、民间组织、媒体等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成果,无疑将进一步帮助各国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继续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习主席提出要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我们将把“绿色”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底色,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届高峰论坛期间,各方就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基础设施、绿色金融达成广泛共识,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发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绿色照明行动倡议、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倡议,有关金融机构还决定发行绿色债券并发布绿色金融指数。这些成果的落实,将为“一带一路”带来新的勃勃生机。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打造高质量的合作项目。“一带一路”的鲜明特点是有理念、有方案、有行动、有效果,既是“思想库”也是“行动库”。对“一带一路”项目,既要确保建得成,也要确保建得好,更要确保用得住。我们在第二届高峰论坛上提出建设高质量、抗风险、可持续、价格合理、包容可及、广泛受益的基础设施,充分体现了在此方面的信心。在下一步的实践中,我们将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继续完善和扩充“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多园”架构,积极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对接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确保经济、财政、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民评说的精品工程。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还需要不断完善合作机制。要在继续用好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双边务实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把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共同规划,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要持之以恒推进“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机制建设,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多边主义的支持。各方都欢迎举办第三届高峰论坛,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高峰论坛这个多边平台建设好、发展好,使之成为引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最重要国际平台。目前我国与各国和国际组织在金融、税收、能源、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环保、智库、媒体等领域发起成立了多个多边对话合作平台,要在此方面加大投入,使这些小多边机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遇到一些风险和挑战是难免的,但这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完全可以在发展的进程中解决。对于各方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虚心接受。对于一些误解、误读和误判,我们愿通过沟通对话,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对于带着有色眼镜、刻意歪曲、抹黑的言论,我们相信公道自在人心,颠倒黑白、搬弄是非的做法欺骗不了国际社会,终将为正义和真理所抛弃。记得最近西方一位智库负责人明确表示,中国是当前提出全球发展蓝图,并拿出实施方案的唯一国家,对“一带一路”批评指责很容易,但又有谁能提出解决方案,且拿出资源支持这项计划呢?

  “一带一路”是一条纽带,连接着中国和世界。“一带一路”是一个征程,立足脚下,通向远方。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对“一带一路”发展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