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妥处分歧,凝聚共识,共谋南海治理合作新篇章

——纪念《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

洪亮
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

        今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宣言》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南海问题的首份政治文件,多年来为守护南海和平稳定、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关系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宣言》的达成来之不易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开始成为中国同东盟对话中的一个突出议题,一些东盟国家提出与中国商谈制定海上地区规则。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互信与合作,中方对有关提议予以积极回应。

       2000年3月,在前期互换案文草案和双边沟通的基础上,中国与东盟国家举行首次非正式磋商。此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经多轮磋商,《宣言》终于达成。2002年11月4日,在领导人见证下,时任副外长王毅代表中国政府与东盟国家外长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正式签署《宣言》。

       《宣言》的达成并非一帆风顺,相关谈判几经波折,甚至一度陷入停滞。但中国和东盟国家始终胸怀大局,从地区和平稳定和各国人民福祉出发,抱持务实、合作、建设性的磋商态度,遵循“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东亚模式,共商共议、群策群力,最终形成了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重要共识,明确了保持自我克制、包括禁止新占无人岛礁等行为规范,规划了各方增进互信措施和海上务实合作的优先方向。这些共识被载入《宣言》,成为《宣言》的核心和关键条款。


       二、《宣言》的落实成果丰硕

       20年来,落实《宣言》取得了切切实实的成果,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建章立制日臻完善。中国与东盟国家成立了专门的落实《宣言》高官会机制和工作组会机制,迄已分别举行19轮和36轮会晤,成为各方商议南海问题的最主要平台。2011年各方达成《落实〈宣言〉指导方针》,明确了《宣言》框架下海上合作开展的方式和路径,为打开合作局面铺平了道路。通过定期沟通,各方增进了对彼此立场的理解,强化了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意愿。

       二是对话协商稳步开展。根据《宣言》精神,南海当事国之间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对话合作机制,其中中国同越南建立了三个海上问题磋商工作组,同菲律宾建立了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中方还在积极探讨同马来西亚等国建立对话机制。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妥处争议是中方一贯主张,事实证明是具有地区特色、符合地区实际的有效方式,这条路要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三是海上互动总体有序。有关当事国总体能够按照《宣言》精神冷静理性处置有关问题。对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基本没有采取新行动。在主张重叠海域开展活动时,尽可能避免尖锐对抗。过去20年,世界上战火纷飞的地方不少,但南海没有听到枪炮声,《宣言》自我克制条款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

       四是务实合作不断推进。各方在海洋环保、科研、搜救、执法、航行安全、军事互信等领域积极探讨合作,实现不少“早期收获”。各方建立了外交高官热线平台,达成了《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联合声明》以及《未来十年南海海岸和海洋环保宣言》等重要文件。合作大大提升互信水平,为管控分歧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宣言》的作用不可替代

       《宣言》对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意义重大。《宣言》不是解决南海争议的工具,重在为当事国解决争议营造有利的地区环境。根据《宣言》精神,南海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和平谈判予以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轨思路”。这一思路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首创,也是妥处南海问题的有效路径。按照《宣言》规定,当事国还应保持自我克制,避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稳定的行动。这为防止争议影响地区局势确立了有效屏障。从本质上讲,《宣言》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政治承诺和宣言书。

       《宣言》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南海联通中国和周边国家,是中国同东盟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宣言》的达成和落实,确保了南海局势的基本稳定。南海的稳定又为中国东盟关系深入发展并全面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地区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向投资不断扩大,人员交往十分活跃。《宣言》为中国发展与东盟国家关系、在周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营造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并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安全领域开展有效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

       《宣言》的落实也让世界各国普遍受益。维护南海的航行及飞越自由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宣言》中作出的郑重承诺。现在每年航经南海的商船超过10万艘,约占全球的50%,运载的海上货物占全球的1/3。南海船舶运输的保险费率也是全球最低之一。客观的数据表明,南海已成为世界上航行最自由、最安全的海域之一。这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对国际社会的重大贡献,也彰显了《宣言》所带来的积极成效。


       四、《宣言》的未来落实仍需努力

       南海面临领土主权问题,存在海洋权益争议,这是客观现实。在有关问题和争议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落实《宣言》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在所难免。《宣言》签署20年来,南海总体保持和平稳定,但也发生了一些事态。虽然这些事态经过有关国家努力得到了有效管控,但也提醒我们在全面有效落实《宣言》方面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妥处南海争议仍是重中之重。南海争议具有特殊复杂敏感性,牵扯历史、法理等多层面问题,受关注度高,极易挑动民意情绪。南海当事国应继续对有关问题和争议保持高度敏感,把它放在双边关系的合适位置并加以必要管控。有关国家海上行动须保持克制,不能在非法侵占岛礁、无人岛礁和主张重叠海域采取单方面行动。同时,当事国之间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双边机制,保持经常性对话磋商,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这对妥善处理分歧和争议至关重要。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争议,可在不挑战对方立场的前提下采取包容性办法妥善处理。比如,中方一直倡议的共同开发思路就值得研究探讨。只要各方着眼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着眼于地区发展繁荣,就能够找到互利共赢,既符合国际法,也符合地区实际情况和需要的有效办法。

       深化海上合作应是有效手段。中国有句谚语叫“百言不如一行”,这句话放在南海局势上同样适用。合作项目越多,互信就越强。目前,《宣言》落实工作由各国外交部牵头,我们应鼓励支持各国涉海部门开展更多合作项目。如果落实《宣言》工作只停留在外交层面,不能拓展到其他部门和领域,那就落得不实,谈不上全面有效落实。作为南海沿岸国,中国和东盟国家可考虑在落实《宣言》和制定“准则”的进程中逐步构建南海沿岸国合作机制,这是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对南海沿岸国的要求,也是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世界上有闭海、半闭海合作的大量实践,我们可以充分研究借鉴,以建设性态度和开放包容姿态,深入探讨南海治理方案。

要守住排除域外干扰的底线。近年来,国际地区形势发生一系列变化,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突出。某些域外大国企图利用南海问题为其战略服务,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渲染争议,给落实《宣言》带来挑战。无数的历史教训已一再证明域外势力介入地区事务只能带来混乱和灾难。地区国家必须保持高度清醒,坚定排除外界干扰,坚持办好本地区自己的事情,心无旁骛落实好《宣言》,把本地区命运牢牢掌握在地区国家自己手中。


       五、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是大势所趋

       20多年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初衷是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后由于种种原因改为制定《宣言》,但各方在《宣言》中明确表示要朝最终达成“准则”的目标努力。2013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落实《宣言》框架下启动“准则”磋商,近年来不断取得阶段性进展。2017年各方就“准则”框架达成共识。2018年形成“准则”单一磋商文本,并确定了三轮审读的磋商架构。2019年“准则”案文一读提前完成,并进入二读阶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同东盟国家以灵活方式保持沟通,有效维护了“准则”磋商势头。2021年6月,各方在中国重庆举行了疫情以来首次实体高官会,同意以线上方式恢复“准则”案文磋商。此后,各方举行了5轮线上磋商,推动案文二读取得积极进展。今年5月,各方在柬埔寨暹粒举行了疫情以来首次线下磋商。目前,“准则”磋商正稳步推进。

       早日达成“准则”符合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中国与东盟国家有意愿、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展望未来的“准则”,它源于《宣言》,是落实《宣言》的重要举措,同时将在《宣言》基础上更进一步,是《宣言》的扩大版和加强版。“准则”将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并保障域外国家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这两个重要倡议为我们新形势下更好守护南海的和平、促进南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年前,中国与东盟国家抓住历史机遇,签订了《宣言》,为南海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20年来,南海出现过阴霾,经历过风浪,但最终都能云开雾散、重归平静,这离不开《宣言》发挥的重要作用,离不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互信与合作。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应继续坚定不移地维护《宣言》的宗旨原则,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宣言》的各项条款,恪守《宣言》精神,推进“准则”磋商,合力书写南海合作治理新篇章,共同把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