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十四五”规划开启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顾学明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虽然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前景有不少  担忧,但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这是中国应对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中国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中国的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将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也将为全球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一、“十四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内涵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其内涵体现在“更加自主、系统集成、包容并蓄、安全稳定”四大方面。

  (一)更加自主的开放

自主性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基本要求。过去中国开放主要是遵守既有国际规则的“履约式”开放,相对被动。“十四五”时期,中国开放的主动性、自主性更强,将更加契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需要。一方面,将更加主动的扩大开放,利用自贸区(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自主开放平台,先行先试高水平对外开放措施。另一方面,将配合我国实现经济发展需求,更多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美好需要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开放的进度和程度。

  (二)系统集成的开放

  系统集成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本质要求。“十四五”时期,中国将通过提升开放的系统集成水平,切实凝聚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是统筹各产业开放,推动制造业全面开放的同时,重点扩大和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二是统筹各环节开放,加强研发、生产、物流、营销等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开放。三是统筹各区域开放,深化沿海开放的同时,推动内陆和沿边地区从开放的洼地变为开放的高地。四是统筹国内外市场开放,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三)包容并蓄的开放

  包容并蓄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要求。“十四五”时期,中国不断优化和创新开放模式,推动各国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实施互利共赢开放合作模式。推动各国在与中国开放合作过程中都能发挥比较优势,找到各自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合理定位,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在重要议题领域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加强对碳排放等全球共性问题的研究,推动对外开放由谋求经济效益向谋求经济发展、绿色生态、公正合理转变,构建可持续的开放新模式。在数字贸易等国际规则尚未形成共识的领域,主动参与新议题谈判,提出代表广大国家诉求的合作方案。

  (四)安全稳定的开放

  安全稳定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扩大开放与安全发展有机结合。一方面,深刻认识扩大开放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制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以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着力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为各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提供良好稳定环境。


二、“十四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贡献



  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推动全球从四个方面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一)为全球经贸发展贡献“中国强大市场”

  目前,中国拥有超过4亿中等收入阶层的强大购买力。202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发展迅速,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8万亿元,增长14.8%。“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内容,将进一步发挥中国强大消费市场优势,完善市场环境,促进投资贸易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市场机遇。

  一是扩大产业开放,丰富投资市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逐步放宽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外商投资限制,允许外商在更多领域投资经营。同时,相对于制造业,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相对滞后。“十四五”时期将推进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将为外商提供更多产业投资机遇。

  二是促进贸易升级,扩大进口市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相衔接。实施高水平贸易便利化措施,增加优质商品进口,放宽服务消费市场准入等。将充分激发中国居民消费转型升级优势,为各国特色优势产品和服务出口提供有效需求。

  三是促进中西部和内陆沿边开放,拓展市场空间。“十四五”时期,中国在深化沿海开放的同时,将加大中西部和沿边地区开放力度,完善口岸、跨境运输等开放基础设施,扶持特色产业开放发展,实施更加灵活的政策,加快推动内陆和沿边地区从开放的洼地变为开放的高地。中西部和内陆沿边地区开放水平提升,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多市场空间。

  四是持续深化改革,提供一流市场环境。“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加快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内外资一致的发展环境,为各国企业在中国发展提供良好市场环境。

  (二)为全球经济升级贡献“中国优质资源”

  作为后发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不仅充分利用世界市场和全球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近年来也不断将各种优质资源重新投入于惠及更多国家经济发展中。目前,中国通过多种方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实现资源共享: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329.4亿美元,同比增长3.3%;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0.1万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内容,将从两方面为全球经济升级共享资源。

  一方面,扩大优质要素开放,提供资本、信息、人才等资源。“十四五”时期,中国将积极探索资源要素配置新机制,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继续丰富创新资本市场产品,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等率先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促进数据跨境流动。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丰富人才供给,将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优质资源。

  另一方面,促进新兴产业开放发展,提供前沿产业发展资源。“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这将推动中国加快完善设计环节大规模定制、生产环节智能制造、供应链环节优化与提速、研发环节协同创新、营销环节精准推送、服务环节运维与预测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发展,为数字领域企业在场景运用方面提供丰富场景资源。同时,中国将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境外检测、全球维修和再制造等产业发展,探索发展离岸金融、离岸贸易、离岸科研等离岸产业,为全球新兴产业发展优化配置资源。

  (三)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解决方案”

  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期间,中国在联合国、G20、APEC、金砖国家等多种场合提出携手抗击疫情、分享抗疫经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贸易投资的中国方案,得到广泛认同,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一是加快推动制度型开放,融入和推动全球化进程。“十四五”时期,中国将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充分利用自贸区(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自主开放平台,在外资准入、人员流动、公平竞争、监管透明度、歧视性措施等领域加快试验国际高水平规则,在商事、投资、贸易、事中事后监管、行业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更好地推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更好地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是参与国际重大议题,提供合理解决方案。“十四五”时期,中国将继续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快制定国家、部门和地方层面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在碳金融发展、碳排放市场准入、相关能源标准体系等方面超前部署和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主动承担大国责任。

  三是推动新兴领域规则制定,更好推动国际合作。“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发挥在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领域发展优势,在数据跨境流动、无纸化管理、移动支付等领域加快标准研制,为世界数字领域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

  (四)为全球互利共赢贡献“中国合作力量”

  中国近年来通过不断拓展合作伙伴,共享发展成果。始终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21年4月,中国已经签署19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6个国家和地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等,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区域开放合作水平,与更多国家开展互利共赢合作。

  一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发挥共建“一带一路”专项贷款、丝路基金等作用,创新融资合作框架。深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人文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

  二是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十四五”时期,中国将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落实RCEP谈判成果,考虑加入CPTPP。提高自由贸易区开放水平,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开放,放宽商业服务、分销服务、环境服务、旅游和与旅游相关的服务、金融服务、运输服务等境外消费、跨境提供、自然人移动等模式下境外服务提供者准入,与更多合作伙伴深化经贸关系,促进共同发展。